N海都全媒体记者林宝珍俞兴鑫
俗话说,
一夜好睡,精神百倍,
好的身体是睡出来的。
然而,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如何才能睡个好觉?我们请医院睡眠专科团队给大家支招!
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年6月1日,在省内较早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视频动态脑电图监测、以及全天体动记录等多种检测项目,科学准确诊断睡眠障碍,并通过多学科发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综合优势,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睡眠的烦恼。
01
有人为失眠烦恼
小伙却因经常“秒睡”到处求医
真可谓“睡得着觉的人都有相同的幸福,睡不好觉的人却各有各的痛苦!”
46岁的*先生,是某单位的负责人,因工作压力大,近两年出现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睡眠浅,因为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工作能力明显下降,无比苦恼!
而27岁的小王(化名)却因为经常不分场合进入“秒睡”状态而到处求医。小王是一名厨师,常常炒菜炒着炒着就突然睡着,锅都掉了好几次。有一次朋友和他一起走路,一回头人就不见了,扭头去找,竟然发现小王在路旁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一辆辆车从他身边快速地驶过,朋友们都吓出一身冷汗!
36岁张先生年纪不算大,睡觉时打呼噜却相当严重,完全可以“惊天动地”来形容,这样的睡眠不仅影响家人休息,也严重影响他自己的睡眠质量:看似睡得很香,其实没质量,起床后总感觉口干、头痛、咽部不适,白天也是昏昏沉沉的,没精神;再后来,妻子发现他半夜打呼噜时,会突然“呼吸暂停,没气了”,吓得她赶紧推醒老公,同时张先生的妻子因为夜间总担心丈夫“突然呼吸停止”,而患上失眠。
70多岁的王依姆则为她的老伴担心,老伴经常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手舞足蹈,甚至对她拳打脚踢,好几次把她脸都打肿了,还有几次,他自己坠床了,睡觉都充满危险……
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严金柱主任医师介绍,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这个数据仍逐年增长。
“
长期失眠、睡眠不足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焦虑或低落等问题,还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患各种感染疾病的概率增高。而一些睡眠疾病,可能预示着更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即将发生,因此,重视睡眠健康,提升睡眠质量,是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石。
02
“失眠”无法自我调节
要及时寻求专科医生帮助
“大多数睡眠障碍是可以预防或治疗的,但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寻求专业帮助。”严金柱主任说,据家人反映,站在马路中间“秒睡”的小王,小时候上课动不动就睡着,但家长一直以为就是孩子调皮、不听话,为此经常责骂他。直到在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进行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和次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才明确小王是患了一种少见的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这类患者随时随地都可能“睡着”。
诊断明确后,医生给小王制定了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等办法,“秒睡”的毛病得到控制,保障日常生活质量。
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开展的经颅磁刺激治疗
呼噜打得震天响,甚至“没气出”的张先生,到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后,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和鼻咽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鼾症),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夜间佩戴无创呼吸机后,打鼾程度减轻,晚上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饱满。
“
“睡眠障碍治疗不单纯是药物治疗,而是多学科的联合诊疗。”严金柱主任介绍,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可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视频动态脑电图监测、全天体动记录等多种检测项目,科学准确诊断睡眠障碍。
同时,中心由多学科专家组成,接诊睡眠障碍患者后,会进行一系列的睡眠监测和相应的检查、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药物干预、中医疗法、经颅磁刺激、无创呼吸机、手术等等进行综合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开设了省内首个双心门诊
“30%以上的心血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情绪问题,主要表现抑郁和焦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莫夸耀副主任医师也介绍,医院成立了福建省首个双心门诊,团队以心内科、精神心理专科和护理人员为主,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后,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有利于缓解心血管方面的症状。
03
每周一次“聚会”
他们在这里成了好朋友
福州的陈女士因家庭原因,近半年来非常焦虑,睡前胡思乱想,难以入睡,半夜醒来也情绪低落,无法复眠,煎熬着等天明。如此一来,她整日昏昏沉沉,疲惫不堪,根本无法工作,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不得不使用安眠药,药量也越来越大。这让她非常担心上瘾,以后再无法停药。
去年12月,陈女士了解到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有开展颇具特色的“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失眠患者减少安眠药,便前往就诊。在这里,医生仔细评估了陈女士的睡眠情况后,为她量身制定了连续六周的睡眠康复计划。
第一周
详细了解评估睡眠状况,指出她不良的睡眠习惯和睡眠信念;
第二周
运用睡眠限制疗法,将她的睡眠时间精确到分钟,“不到时间不许睡,到点了必须离开床”;同时通过放松训练等方法矫正她的睡眠行为;
第三、第四周
继续矫正睡眠行为,并酌情减少安眠药用量;
第五、第六周
仍然是行为、认知矫正,减少安眠药用量。
陈女士和医生配合得很好,虽然要改变多年的习惯“有些痛苦”,用她自己的话说“花钱找罪受”,但到了第四周,久违的“想睡觉的感觉”就回来了;到第六周,她在惴惴不安中停用了安眠药物,结果持续到第八周,都睡得不错。这样的结果让陈女士无比欣喜!
同时让陈女士开心的是,在这里她还交了几个新朋友,一个与她女儿同龄的女孩更是成了她的“忘年交”。因为“认知行为治疗”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每周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医院接受医生团队的面对面辅导。治疗时,陈女士与女孩相互鼓励,女孩还用她自己的经历,帮助她化解了与女儿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
“简单来说,就是教你怎么睡,如何睡得更好。”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吴美娜副主任医师介绍,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方法,通过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和认知,帮助患者重建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从而达到减少或戒断安眠药的目的。“这是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开设的一项特色疗法,开展以来,已有近百位患者获益。”
睡眠小问答
问
周末补觉,能弥补平时熬夜、缺觉吗?
答
“补觉”是不科学的,因为在24小时昼夜节律中,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是不断波动的。比如,褪黑素的分泌高峰期一般在晚上11点~1点,也是夜间深睡眠占比最多的时期,错过这段时间,就很难通过白天补觉来弥补。
问
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时吗?
答
不一定。每个人需要的睡眠周期不一样,短睡眠者需要的睡眠时间少,长睡眠者需要的时间多,可能需要8个小时以上。成人平均睡眠时间大概6.5-8小时。
链接
医院
睡眠医学中心
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于年6月1日成立,目前开设8张病床,配备睡眠门诊室、中心控制室、多导睡眠监测室、物理治疗室、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工作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治疗室等先进诊疗设施。
中心诊疗范围包括:失眠,阻塞性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性睡病,特发性过度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意识模糊性觉醒、夜惊症、睡行症等异态睡眠,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帕金森病、癫痫、脑卒中、痴呆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相关的睡眠障碍等疾病。
原标题:《险!福州小伙过马路时竟然“秒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