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还没个睡觉打鼾的人。小美家就有一个,她老公打鼾很多年,夜深人静那鼾声叫一个响亮。小美说,她每天晚上既讨厌那雷声般的鼾声,又害怕听不到声音。
有时老公的鼾声打着打着就没声音了,这时候小美几乎也是屛住了呼吸,直到老公的鼾声又起,她才长呼一口气。因为她担心老公呼吸暂停,导致夜间猝死。
小美不是庸人自忧,有的打鼾真的会致命。
图片来源:pixabay
打鼾为何会“要人命”?
打鼾又称鼾症、打呼噜,是睡眠时呼吸气流冲击咽部黏膜边缘和黏膜表面分泌物,发生有节律性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属于睡眠时的正常现象,各年龄段人员均可发生,一般不影响睡眠,也不影响生理功能。
但如果在睡眠中,打鼾多次引起呼吸暂停,且每次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就属于典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neasyndrome,OSAHS)。反复停止呼吸会使患者身体缺氧,夜间经常猝醒,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睡眠中猝死,被誉为“睡眠杀手”。
在成人中,每夜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平均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5次以上,即被定义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图片来源:mayoclinic
目前普遍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如果不重视和不及时诊治,病情长期发展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功能损害,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猝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打鼾的你需要看医生吗?
一般来说,若打鼾声节律规整,没有呼吸暂停及明显缺氧症状,为单纯性打鼾(良性打鼾)。如果你的打鼾有如下几个特征,说明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很高,需引起注意。
鼾声大且有间歇,数秒至数十秒后鼾声再起。
夜间因憋气、喘息或窒息而醒,夜尿增多。
醒来后头痛、头晕,觉得疲倦、乏力。
白天过度嗜睡,难以集中注意力,警觉性下降,甚至在工作或驾驶时睡着。
有情绪变化,如抑郁或烦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出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绝大多数患者有多年严重的打鼾病史。所以,如果有长期的打鼾史,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些情况,打鼾更危险!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但某些因素会增加你的患病风险,包括:
肥胖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关系密切。肥胖可导致和加重睡眠呼吸暂停,上呼吸道周围的脂肪沉积可能阻碍呼吸;睡眠呼吸暂停又可引起内分泌紊乱,使患者体重增加。
年龄
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率增加,有资料显示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性别
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绝经后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高血压患者中相对常见。资料表明,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45%-48%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有高血压。
图片来源:pixabay
上气道解剖异常
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及鼻部肿瘤等)、II度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或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及小颌畸形等。
其他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胃食管反流及神经肌肉疾病等。
服用某些药物
比如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等,可降低上呼吸道周围肌肉的运动,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
饮酒、吸烟
饮酒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上气道阻力,降低上气道肌肉紧张性,导致上气道狭窄,而引起或加重打鼾;吸烟可刺激咽部发炎和水肿,引起咽部狭窄,导致上呼吸道阻力增加,而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重。
图片来源:pixabay
有OSA家族史
如果家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你的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进行性发展、有潜在性危险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将进行性加重。目前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有内科治疗、行为治疗和外科治疗,常用方法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积极减肥、戒烟酒)、病因治疗、体位治疗(指导侧卧位睡眠)、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治器、外科治疗、药物治疗等。
科学及时的诊治,有助于解除睡眠呼吸暂停,纠正睡眠期低氧,改善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合并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最后,Dr.康想再次提醒大家,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和危害,尤其是拥有上述风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