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内山书店
讲师:内山蘺(东京内山书店的第三任社长)
一个普通的日本制药厂推销员内山完造先生,为了去中国上海打开销路,开拓市场……,那时年轻的他还并不知道,从此他将与上海结缘;一间不大的书店,因为读者的需求与历史的关系,竟然成了这样永远让人传颂的地方。它是中日友好的交流场所,是中日文化名人难忘的书店。年到上海直至今日,到从上海静安寺迁到了虹桥路的万国公墓,与妻子内山美嘉子永远留在了我们中国。
在内山蘺先生大量的资料介绍中,我们看到一位众人熟悉的身影——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定居上海的他,是内山书店的一个常客,买书,看书,也卖自己的书……他们二人之间的友谊就是从一本书开始,后来也住到了内山书店的二楼,成为好朋友!
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好比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有了一个归宿,“内山书店”是上世纪20年代以来活跃在当地的特色书店,首先是日本归来的学子们,找资料,寻好书,学日语……,都会去看看,碰到老板夫妇的热情接待,更会忘不了常去走走,舍不得花钱买吃的穿的,却舍得花钱买书看。再者就是从日本东京来的各位专家学者,在这个不夜城获取信息,欣赏国剧,体验传统文化,结交各路朋友,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就多了,少不了一定要去“内山书店”,忙坏了这一对夫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中国的读者大咖包括:鲁迅,田汉,郭沫若,欧阳予倩,郁达夫,萧红,丁玲,夏衍……。
而日本的访客包括:佐藤春夫,谷崎润一,菊池宽,村松梢风,金子光晴,小牧近江,里村欣三,小堀甚二,山口慎一,山内耀,大内隆堆,升屋治三郞,北村敏夫,菅原英……,等等。
就是这么多来往客人、来往读者和著者,纷纷拥到这个有人情味儿的小小书店,可是做着推动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动的大运动。完造先生虽然只是一个书商,可胸有大志,目标明确,一心为中国的文化人协力,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他的六十大寿,出了一本书《花甲绿》。堪称中日友好的桥梁,记录了他几十年在中国的精彩,最让他高兴的是与大文豪周树人——鲁迅先生的友好交往,他也会开心地说:知鲁者,完造也……。
早在年鲁迅先生书赠内山完造:廿年居上海,每而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旡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一张照片看到当时的文人雅士都开心地聚集在内山书店二楼畅聊,又移至上海雅楼聚餐饮酒作诗。好不爽朗,好不开心呢!也有人称它是中日文化人的俱乐部、友谊的沙龙!
战后内山书店关门,老板依依不舍离开他喜爱的不夜城,回到东京积极投入中日友好事业,四处讲演,是东京日中友好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也常常率团访问中国,中国各界来访日本,他总是随团陪同,从他的朴智的表现真的亲中,尊重知识与历史,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恩人!
在这里不妨介绍一下“四条汉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也就是在内山书店的二楼,当时有几位文学青年约好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左联,社联,剧联,美联,教联,音乐小组,电影小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也是这四个汇报工作找到了鲁迅先生。他当时在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只见车上跳下来四条汉子——田汉,夏衍,周揚,阳翰笙……这句话,后来就一变而成了“文革”初期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揪出四条汉子,打倒四条汉子……悲伤!
我坐在中国文化中心会场,目视着讲台与坐席,听众们都热心倾听着老故事,欣赏着老照片,寻找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作为内山完造亲侄儿内山籬,他也是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神保町内山书店工作,他的书店一直经销着中国**经文……各类书籍,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给予大力肯定与赞同,他热心地给我介绍朋友塚本雄之助(日本第一批飞行员,他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塚本助太郎是一位热爱中国戏曲艺术的日本人——《老朋友》杂志编者,内山完造、欧阳予倩提写书名。记得在年9月某日我请他们来我家家做客:内山蘺,塚本雄之助,藤田莉娜(郭沫若外孙女儿)四人组的合照正好纪念当年在上海内山书店的点滴……
地隔欢聚少,志同相助多,乌鹊尚成桥,何畏阻银河!年欧阳予倩与梅兰芳访问期间留下来这首诗。(欧阳伯伯作诗)
第二讲:郭沫若
讲师:齐藤孝治~~(助手雅子夫人)
大部大作分上下两册,重三斤,一万日元才能买回来,刚刚出版发行时,我很体谅老先生辛勤付出代价出版的珍贵小说,一口气买了五套,也叫自己的好朋友们都买,在我的记忆里十套超多吧!(讲座当日,朋友又伸出援助之手把那套书请回家了……我与齐藤先生相识也是这本书的牵引而成。
齐藤先生出生在咱们中国的东北长春,因为父亲在满铁工作。全家人都去了长春。从小到大,他的记忆里总想以后能为中国做点什么!?考上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专攻)毕业后分配在东京时报记者,报道采访了很多人与事件,可是心中却一直没有安静,总是在寻找自己的梦想。我要干什么?我想怎么干?我的笔至此要有目标地写作,有计划地完成,长时期地奋笔……。
〔1〕?聶耳~闪光的生涯
〔2〕 郭沫若~疾风怒涛
〔3〕 郑成功~異闻
出版社的行话叫大部头书,他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多少费用……。为了中国的文化名人,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总是拿着一个布口袋,一个本,一支笔,从北京,上海,四川,福建,云南……。他的护照外国记录都是中国海关,为了这三本书花了近二十年时间,收集资料,釆访人物,核对实物,与名人后代相见,听更多的生活趣事,不放过一丁点线索,特别是为找郭沫若的旧居,旧作,旧诗,旧剧,旧友,他不辞辛苦工作,就像一个登山之人,永不放弃。
郭沫若在日本约二十年,留学期结识了许多同学,组织了“创造社”,认识田汉、宗白桦,三人的通信原稿出书{三葉集},恋爱结婚生子,读书人到成为人之父,从医经历放弃而是拿起了笔,立志做一个中国的歌德!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最为感动的优秀作品,广泛流传后世,一个郭沫若引起了世界上的郭沫若研究会诞生……他的存在就是齐藤先生执笔撰写文章的热点,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先生的三部书主要人物都会告诉你,因为:聂耳年7月17日去世在藤泽市鹄沼海岸,日本有他的纪念碑,每年都会纪念他!郭沫若纪念馆位于日本千葉市市川市真间山,由*府出资设立[郭沫若纪念馆]每天都有客人拜访,特别是在日的华人华侨,日本人纪念他,我们也要好好学习!郑成功与日本结缘是有一位日本母亲,他出生在年天启4年8月27日,日本肥前平户(在平户有一石碑诞石),历史沿革和故事情节都很有看点,伟大的作家写出杰出的作品真乃是一笔巨画一般。
郭沫若.满江红一游览刘家峡水电站
成绩辉煌,叹人力,真正伟大。
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
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
使*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
綠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
看奔滕泄水,何殊万马。
一艇飞驰过洮口,千岩璧立疑巫峡。
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
诗歌喚你同行,笔耕不辍更勤!
第三讲:田汉
讲师:田伟(田汉的亲姪)
伟大的田汉,田洪的兄弟,树田家风范,东灜把伯赞!
看,田汉戏剧大师,人生苦短行路难。观,田汉作词人,笔下处处充满正能量。
瞧,田汉好儿郞,孝敬妈妈致心房,百岁奶奶在身旁!赞!田汉优秀的中国共产*员,一生一世永远忠实于*和人民。
(我流着泪水,第一次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靜靜地向听众们追叙,告诉大家,田汉是个好人,他应一生平安!)
永远的田汉!
一岁~十八岁IN湖南省长沙县
果园镇田家塅诞生,三兄弟(三岁,六岁,九岁)父亲病逝,坚强的母亲一个人把孩子带大……。只有田汉获得读书的机会,他勤奋努力考上长沙师范,徐特立校长特别喜欢这个聪明的学生,夏天别的同学都有蚊账,田汉可怜让蚊子咬得不行,难入睡。校长特地为他买了蚊帐,让田汉安心学习,在学中学写戏剧文学作品:三娘教子。就是田汉的处女作。田汉把三兄弟的学问都装进大脑,等待时期报答顽强的母亲和可怜的弟弟们……。
十八岁~二十三岁IN日本东京
(南社会员,革命烈士)易象舅舅亲自带姪儿同往东京。不短的七年内田汉留学,创作,与舅舅的女儿漱渝恋爱,结婚,走访各大剧院,观看各种电影,新剧,歌舞伎,交往文学青年为友,翻译日本:谷崎润一郞,菊池宽,佐藤春夫作品。接近革命*人李大钊同志,在《少年中国》杂志踊跃投稿,参加“创造社”活动,与宗白桦
郭沫若三人的通信(上海·东京·九洲)编辑出版〖三葉集〗,发表演出自已的戏剧作品,一个中国歌德诞生!田汉立下志向,为华夏而努力奋斗!在东京留学期间,舅舅易象被反动派杀害,表兄妹痛哭失声,从此没有了依靠。表妹已有身孕,飘洋过海离开东京直奔不夜城上海……。生下孩子取名为:海男!
二十三岁~五十一岁IN上海
学日本归来年轻夫妇共同创办:南国月刊,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长沙老母亲与二个弟弟同时搬到一起共同生活,一家团圆幸福美满,田汉一支笔养活全家!这也是田汉最感幸福的上海平凡的生活。作为在上海的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并且介绍年轻的作曲家聂耳入*。电影【风云儿女]上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进行曲”唱响全国!大量的戏剧艺术作品上演,上海滩的田老大真的超级棒!老母亲与弟弟们十分尊敬喜欢大哥,紧紧地在他周围,支持他,帮助他,爱护他,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一系列抗敌后援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
五十一岁~六十八岁IN北京
年初受毛主席周总理直接指示,参加北平*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一系例会议并积极配合开展工作。登天安门城楼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阅兵式。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领导工作增加,创作任务繁重,可是田汉身上使命召唤他要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努力!为了尽孝心,母亲与三弟的二个女儿田邵阳,田双桂乘专列抵达北京饭店,一起欢度新中国解放!他们一直住在北京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年田汉在这个院子里被红卫兵抓走……再也没有回来!
年老母亲活到岁,一个人坐在家里面,等待着儿子,孙子们来给她过生日,可是永远等不到了,她一个人孤单寂寞地离开了我们!
田汉戏剧大师的生涯分为四大块,他都是认真做人,努力做事。只可惜68医院病故,悲剧发生在一个坚强的湖南汉子身上,珍惜眼前,珍惜每一天。
让我们唱响国歌,牢记歌词:前进,前进进!
简单极了!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