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健康新知打呼噜就是睡得香吗不一定还可能
TUhjnbcbe - 2021/7/10 20:48:00
·打呼噜就是睡得香吗?不一定!还可能诱发这种疾病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K博士的医学科普

·4个渴望健康的孩子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作为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问题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先说两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30万和3万。全球每年超过30万孩子被诊断出癌症,其中中国儿童近3万。

一说起癌症,大家普遍比较恐慌,而且会觉得这是一个老年疾病。诚然,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都是中老年人,但是还有一小部分是大家意想不到的——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得癌症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先天基因突变。由于中国人数非常多,所以中国的肿瘤患儿人数也非常庞大,每年新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

第二个更重要的数据,是生存率。儿童肿瘤整体生存率是比较高的,在欧美发达国家,患儿整体生存率已经超过了80%。但是中国和他们的差距超过了20%,现在生存率只有60%左右。这样的差距,直接导致在中国有几千个孩子,每年因为没有接触到最好的医疗条件而失去了生命,这是非常可惜的。

误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悲剧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叫“黑马”,是我的同龄人,也是一个父亲。他来自黑龙江,姓马,所以大家叫他黑马。、14年的时候,如果大家在北京某个街头逛,可能会碰到他正在卖烧烤,卖烤鱿鱼。他为什么从黑龙江来到北京呢?因为他的孩子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疾病,叫“朗格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这个孩子在两岁时,头上开始鼓起一些小包。医院看病,医生说可能就是磕着了,回去热敷吧。但敷了一阵以后发现完全不行,包越长越大,于是赶医院,医院,依然无法确诊。

有的医生说,可能就是脂肪瘤,没关系,是良性的。但其实完全不是良性的,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糟。有一天小黑马突然开始出现尿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每天需要喝10多斤水,因为他总是感觉非常口渴,但一喝就尿,而且这种状况不断重复。

其实,有经验的医生就会知道,这是比较典型的朗格罕症状。但是很遗憾,基层的医生,医院的医生都不了解这个疾病,所以一直没有确诊。总而言之,在14个月的时间里,黑马带着医院、市医院、中医院、医院、省医院,甚至医院,都无法得到确诊。

孩子被反复误诊,直到最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才来到了北京儿研所,专业的医生看了一眼,就说:“我99%确定是朗格汉。”后来做了检查确实是,所以小黑马立刻开始化疗,但由于耽误了这么久,他的治疗已经变得非常艰辛,不仅对孩子折磨比较大,而且经济花费也是指数性地上升。

黑马当时新婚不久,带了辛辛苦苦攒下的6万块钱,到北京很快就没有了。于是他开始到街头去卖烤鱿鱼,白天就在一个市场给人扛东西。这其实是中国很多肿瘤患儿的缩影:由于信息不对称、反复误诊,给孩子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如果能够及时确诊,像朗格汉这样的疾病,治疗费用可能不到10万块。但是因为耽误了,黑马爸爸最后的经济负担已经接近百万。这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和10万之间有非常巨大差距。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复的信息不对称、反复的误诊?因为中国一直以来,没有专业的儿童肿瘤的科普平台,所以他们很难找到准确的信息。中国80%左右的家长,在孩子生病以后,第一时间都是去网上搜索信息。但是,以前如果你到网上去搜索“儿童肿瘤”,看到的几乎全部是垃圾信息、伪科学,甚至还有骗局,这导致了很多问题。所以年我回到中国后,特别希望科普信息,能在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比如百度、搜狗上置顶。

小黑马的故事,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他现在康复了,回到学校成为四年级的学生,他的爸爸正在努力偿还债务。但同时,我觉得非常了不起的是,黑马爸爸创办了“朗格罕天使之家”,致力于帮助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获取准确的信息,让他们能及时得到救助。

没出生在更发达的地方,看病就这么难吗?

第二个故事从东北转到西北。

“雪儿”是一个甘肃的小女孩,有一天她突然出现大便不畅,坚持了很多天都不行,医院,同样误诊了。医生说她可能只是消化不良,回去随便吃点药就好了。

结果完全不行,等到她的肚子长得像西瓜那么大时,医院做检查,直接把医生震惊了。一般人去做体检时,肿瘤标记物的正常值是20,而雪儿的肿瘤标记物是,已经超过了60倍。

后来她被诊断为恶性卵*囊瘤,而且已经广泛地转移。可惜,在甘肃几乎没有医生能治疗这种儿童肿瘤,所以医生告诉她的家长:不要治了,可能是人财两空。

但可能茫茫中自有注定,雪儿的父亲在杭州打工,有一天她父亲在坐出租车时,非常意外地听到了广播,一个关于儿童肿瘤的科普。然后他知道了,在浙江杭州,有医生对这种儿童肿瘤非常擅长,于是他带着女儿的病历来到医生那儿。医生看了一下说:可能还有救,我给你出个方案,你回甘肃去治,这样比较省钱。

但是,他们在甘肃找遍医生,却不知道谁能来治这样的肿瘤,所以最后雪儿还是又拖着病体,从甘肃来到杭州来治疗。现在雪儿已经康复了,是一个非常漂亮乖巧的小女孩。但在中国,有无数个像她一样,可能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名字的人,只是因为出生在中西部,而不是在一线城市,不是在北上广,不是在杭州,就失去了生命。

所以,这是另外一个导致中国肿瘤患儿整体生存率低的原因。不是我们一线城市医疗水平不行,而是我们其他地方太弱了。不仅是甘肃,你去青海、*,以及很多边远地区,会发现可能全省都没有一个专业的儿童肿瘤科室。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一个孩子,无论在甘肃、青海,还是在北京、上海、杭州,都能接受到一样的规范化的治疗,这样孩子的生存率才有可能提高。

癌症患儿,不只要面对生理痛苦

我们第三个故事,转向西南。在昆明,一个叫“小璞”的孩子,得了伯基特淋巴瘤。由于长期住院,他身体非常瘦弱,而且内心非常自卑,所以基本不说话。医院以后,包括他的父母都不说话。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生了肿瘤的孩子面临的挑战——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拖油瓶”,一文不值,完全是社会的拖累。

所以,在治疗肿瘤孩子时,我们还面临一个挑战,就是需要在治肿瘤的同时,治疗他们的心理。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太忙了,自己连喝水、吃饭、睡觉都顾不得,怎么会有时间来一个一个关心孩子的心理。

其实有办法,这个解决方案就叫“医务社工”。说起医务社工,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很多人误以为他们是志愿者。其实他们是像医生护士一样,非常专业的人士,如果说医生护士的任务是治疗肿瘤的话,医务社工的任务就是治疗心理。

在发达国家,医务社工是整个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却非常少见。不是因为我们缺这样的人才,事实上中国很多大学都有社工专业,不仅有本科还有研究生,但是这些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医院里面没有编制。

所以一方面,我们面临着这些家长、孩子特别需要心灵的关怀。但另外一方面,我们明明有这么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却没有用武之地。面临像小璞这样的孩子时,医务社工有很多很多专业技能可以派上用场,包括绘本阅读、正向激励,还有一些游戏,比如出征仪式等等,都能让他变得不那么恐惧,不那么自卑。

后来小璞确实恢复得非常好。他康复后,不仅成为了志愿者,而且长高了、长壮了,笑容依旧。当看到这样的笑容,你会感觉,对于肿瘤患儿的治疗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治好的不仅是他的肿瘤,还有他受伤的心灵。

被社会拒之门外的癌症患儿

最后一个想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叫“满满”。他得的肿瘤叫神经纤维瘤病,这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疾病。它几乎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得病的人全身各个地方都可能长出肿瘤,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外貌。因此,虽然患儿可能寿命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却饱受社会的歧视。

很不幸,满满就经受了这样的歧视。满满的眼眶里长了一个肿瘤,除了导致视觉受到影响,面部也发生了一些扭曲,所以满满在从小就遭受周围人的各种歧视、鄙夷,各种奇怪的眼光。

满满非常幸福,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但也很遗憾,一直都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她。生病后,他妈妈非常努力,想让满满得到一个正常孩子应有的生活。但很快,满满妈妈发现,想让他正常生活非常难,即使满满的智力非常正常,只是外观和一般孩子不一样。

满满三岁时,妈妈给他报了一个兴趣班,钱都交了,刚带满满到教室的门口,就被告知绝对不能进来,因为他们以为满满会传染。四岁的时候给满满报幼儿园,也被拒绝接收。这把满满的妈妈逼到什么程度?她辞去了自己非常好、非常稳定的工作,去考教师资格证。后来,她去一个幼儿园当老师,唯一的要求就是,幼儿园必须接收满满进幼儿园学习。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这些孩子,其实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但他们除了要努力战胜病魔,更难的是,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所以,希望能够倡导大家一起来做的事,就是让大家正确地认知疾病,不要歧视患儿,帮助这些孩子重拾信心。

研发新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从满满的故事中,还能折射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科学研究。目前为止,满满得的肿瘤在中国还没有特效药。所以他的肿瘤其实一直在生长,虽然绝大多数时,这种肿瘤不会致命,但是会影响他的外观,影响他的自信心,也有很小的可能会压迫到非常重要的器官,给他带来生命危险。

但是不管是神经纤维瘤,还是别的儿童癌症,其实都非常缺乏新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作为癌症生物学家,我见证了整个领域,为成人癌症开发了几乎种不同的新药,彻底改变了很多癌症患者的命运。但是当面对儿童癌症时,我们做的事情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是因为患者太少。患者太少,一方面经济利益比较少。医院特别分散,每个医生可能一年就遇见两三个患者,研究非常难做。但中国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患者群体非常庞大,有句话叫“任何的罕见病在中国都不罕见”。医院少,造成了患者其实非常集中,北京、医院的主任,一年见过的罕见肿瘤的数量,可能超过欧美全年。

这是非常庞大的数据,如果能好好利用,一定能做出很多很有意义的科研,为患者开发出新药。我希望,未来在中国,我们能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源,利用非常强的科研能力,开发出更多能惠及全球的儿童肿瘤的新药。

我国的癌症患者面临哪些困境?戳这里看专家解答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菠萝因子

·你家的大胖小子,其实可能是营养不良

30年前,为了呼吁各国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教育、等权利,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一转眼30年过去,孩子们的生命健康权得到了大幅改善,比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儿童的营养缺乏率,相比30年前都已减半。但对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出的《儿童营养报告》来看,隐形饥饿与超重肥胖的情况正在全球加剧,如今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依然严峻。

什么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分为超重肥胖、营养不足和隐性饥饿。前两种如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而隐形饥饿指的是一些微量营养素的不足,出现的症状可能没有像皮包骨或者水肿这么严重,但是仍然会造成比如孩子认知以及体格发育上的迟缓,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如果孩子营养不良的状态得不到改善,可能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不佳,甚至成年之后的智力也会表现不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也使得他们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因为贫困造成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进一步加剧贫困,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情况在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是非常触目惊心的。

中国营养不良现状

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5岁以下儿童的发育迟缓率根据最新数据已经降至只有4.8%,低体重率只有1.9%,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大概25%的水平。这也跟很多的公共卫生的项目密不可分。虽然儿童营养的状况比20年前有了重大的进步,也有了很多更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采纳,但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个较低的百分比背后仍然是庞大的营养不良儿童。另一方面,在我国超重、肥胖以及隐形饥饿等问题也越来越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新知打呼噜就是睡得香吗不一定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