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少一分执著,多一分善念
TUhjnbcbe - 2021/7/3 16:13:00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一旦有了执著心,内心就有了挂碍,没办法获得自在。所以说要做到心无挂碍很难,尤其在现实,人的牵挂和负担很重,工作、家庭、生存的竞争,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压抑,都让人的身心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很难放松下来。


  归根结底,心里的负担重、牵挂重,是因为我们向外的攀求太多了。乞求事业成功,生意兴旺;希望父母、伴侣、孩子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梦想财富加身,越多越好;或者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整天计算着这些,当然不可能有放松的空间。更何况世事又是十之八九不如意,求的东西越多,失望和痛苦也就越大,如此这般,该上哪儿去找自在?


  一个人白天工作时心神不宁,吃饭味同嚼蜡,晚上睡不好觉,噩梦连连,人际上也处得很紧张,那就说明他心里有很多的思虑,很多的欲望,这样的人往往心眼小,看不开,不能通达,身心也难以安住。反过来,内心通达的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慌张,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不会念念不忘,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动摇他,束缚他。


  这样的境界就好比《心经》里另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头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不会用“颠倒”的观念去看待世事人生,任何时候都活得坦然、自在。当年四祖禅师到南京的时候,看到山上的气与其他地方不同,就知道有高人在那里。山中住的是一位叫懒融的禅师。他住的地方,竟然有老虎替他看门。平日他也不用自己做饭,因为有天人给他送饭。


  两个人见了面,就互相参禅,参到很晚。四祖睡觉时打鼾。懒融禅师听到呼噜声,睡不着。他醒着时,发现身上有虱子,就把虱子抖到地上。天亮之后,他对四祖说:“咳,什么祖师,一晚上打鼾,打我的闲岔。”四祖道:“打闲岔?你把虱子抖到地上,害它摔断了腿,叫了一夜,还打我的闲岔呢!”


  呼噜响着,还听到虱子叫,这就是功夫。四祖之所以有这种“功夫”,是因为他的修为已经精深到“心无一物”的境界。一定是人的心里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存在,然后生活、情绪、人际才会出现问题。如果内心干干净净,不留一物,那么任何事都不会成为你的障碍。


  现在有很多人,心里头很怕啊,有很多的恐惧,害怕权力不能长久,金钱不能长留,生命无法永恒。其实,这些“怕”都怕得没有道理。任有多少能耐,谁又能永远地留住权力、金钱和生命?谁都留不住。既然无论如何也留不住,那又何必害怕失去这些东西。明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法永恒,偏要死死攥在手心里,不肯放手,这不是自寻苦恼么。可是偏有许多人被贪欲蒙蔽了心智,不能够明了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以至于时刻在恐怖和颠倒之中,活得沉重,烦恼多多。


  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我们白天有很多的贪欲、追求不得实现,心里头累积了很多的害怕、恐惧,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做噩梦。我不会解梦,但是偶尔听人提及自己的梦境,多少也能从梦中的情形推断出这个人当时的心境。比如,一个人总是梦见自己身陷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这很可能就代表着这个人内心的迷惘和无路可走;若有人经常梦见自己遭遇很恐怖的灾难,这就意味着在他的意识里,隐藏着很多不好的念头,他的内心不够净化。


  假如说,我们真的有全然的善心,用全然的善念去对待一切人事,不苛责,不抱怨,不贪求,让心中三分田地,平平坦坦,不负人,不负己,少些计较,欢喜度日,那我们心念深处的噩梦就会消失不见,生活能少一点焦躁恐惧。

来源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彩

语言是一种“咒语”

《华严经》: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修行」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为人处世潜规则

失信于人,等于毁掉自己

悟五蕴皆空超有碍生死

心想什么,就看到了什么

相信什么就成为了什么

最上等的风水

心念,决定了你的命运

越忙,越要沉住气

不做佛经中的“盲龟浮木”人

改变别人的方法是改变自己

不开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够

因为福报不够,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时间不会说谎,说的都是真相

个人因缘个人了,别拿他人习气起烦恼!

看透了看淡了放下了

学佛的四个阶段:适合所有的人

在逆境的荆棘里,开出善意之花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

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因果,哪有什么委屈!

每个人身边都有“护法神”

佛法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缘”由前生,“分”在人为

修行最“忌讳”的四件事

遇到障碍冲过去

碰到小人,默念三句话

佛教入门级九部经典,你读过几部?

驾驭自己的心

消除业障的最快方法!

越是焦躁,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死亡不是终止而是新境界的开始

“我”,其实只是一种感觉

六时吉祥是哪六时?

看顾好自己的心,不被情绪左右

人生的最高境界:修心

别让无关紧要的所谓“真相”,消耗你的生命!

因病与佛法结缘,却不知道这“药”是什么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

不要和别人斗,要和自己的烦恼斗

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

梦参长老:等你把这段魔障过去

你的面相出卖了你的内心

“我”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对手”

什么是护法、义工

《法华经》中经典的七个比喻

能“受气”,方成器

[附编]各种偈文附录(完结篇)

《中阴闻教得度》完整版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三十个问题

擦亮眼睛,别被“佛油子”带歪了!

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是随身善知识

我们缺乏的不是佛法知识,而是身体力行

佛门里的规矩,居士必知!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的总骨

《金刚经》的三个字,道尽你的一生

《金刚经》是解决“心”的问题!

居士言行警策篇

读《金刚经》让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觉察心中有烦恼,便是修行

12个诵读佛经的诀窍

《金刚经》的秘密

《金刚经》的重点,要特别注意!

人性最大的弱点:不爱听真话!

《金刚经》的“不可说”:道尽你的一生!

陈道明:“生性凉薄”的人,最值得深交

金刚经:让你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

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时间,比眼睛更会看人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少一分执著,多一分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