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大家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词:低调、踏实。
近年来,优异的中高考成绩,让十六中日渐“凭实力出圈”。许多家长好奇,这所位于广州闹市区的学校,如何静处一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学子。
这所有着87年历史,被广州人亲切地称为“民间重点”的老牌中学,不声不响、踏踏实实地在课程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创新,为了学生发展多一个可能,创造更多可能。
学校钟楼办学理念以至真育人,育至真之人十六中虽然没有“四大名校”、“六大名校”这样如雷贯耳的名号,但办学水平、育人能力在广州可谓有口皆碑。
许多十六中校友说起母校,都满怀深情,认为在学校所习得的知识以及养成的做人做事的态度,都让他们在后面的人生道路更顺、更远、更广阔。
校长王勇表示,老师们在思考教学、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时,秉持的理念都是“为了学生发展多一个可能而去创造更多可能”。十六中的育人理念一直很先进,并且在传承中创新。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提出了教育的“真精神”。
正门雕塑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老校长提出了“三自”教育模式,即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强调人发展的主体性,自主性。
进入21世纪,学校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后又提炼出办学的价值追求:以“至真”育人,育“至真”之人。
展望“十四五”,十六中又提出了“固本、强优、拓新”的高位发展战略。
“学生来学校是一张白纸,学校有责任让他变得更完美,助力他未来走得更远,而不是仅着眼于高考能考多少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思考得更远一些,学生才能成长得更好一些。”王勇校长说。
丰富课程精心设计为学生成长奠基十六中的课程设置丰富而扎实,每一门课程背后,都有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和思考。
以研学课程为例子,十六中与省博物馆、深圳大学、中山大学联合开设多条研学方向课程。利用高一寒暑假、高二寒假开设《梅关古道丹霞山主题研学课程》、《潮汕南澳岛主题研学课程》、《梅州河源客家主题研学课程》,主推项目式学习,打通学科壁垒,提升学生搜集素材、逻辑分析、调查论证、批判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生领袖力。采用行前铺垫基础知识,行中搜集采集数据,行后分析调研样本的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高二开展“走进高校,体验创新”系列研学课程,为学生了解最新专业动向,选择大学做铺垫。王勇校长介绍,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真实场景中,有的同学还在研学的过程中,发掘到了课题并写成了论文,并在各类青少年科创竞赛中获得了奖项,从而拿到了高校综合素质评价乃至强基计划的入场券。
潮汕研学之宋井水质探索
十六中还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开展了《日/德/法小语种课程》,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分延伸计划课程,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派出师资开设。利用周末上课,高一、高二学生选修。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基础性的语言、文化教育。
若学生在高中期间参加广外开展的“学分延伸计划”并通过考核,在通过高考入读广外相关专业后,其已修习的相关课程的学分可申请认定为本科阶段相关课程的学分。
除此以外,学校还开设了科创课程、品读经典课程、生涯规划课程、财商教育课程等等。
师生参与省科技创新大赛
“从课程、到活动、到升学,我们都打通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在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的这条路上,我们没有终点。”王勇说。
据统计,届高三,十六中共有35名学生通过各所高校的综合评价(模式)测试并被成功录取,录取人数位列广东省中学第9名,广州市第4名。共11人被华南理工大学综合评价(模式)录取,占全省录取人数的7.3%,录取人数位列全省第二名。
届高三共有13人通过综合评价方式被中大华工录取,录取人数位列广东省中学第8名。届高三,浙大、中大、华工、南科大入围人数92人,其中华南理工大学高校综招录取人数29人,位居广州市第一名。
淡定“迎新”大数据助力,加强家校沟通今年是广东新高考实施的第一年,近年来高考成绩亮眼的十六中,将如何应对新高考,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呢?
在国家课程方面,十六中紧扣高考改革方向,有效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保证高考成绩。校本课程五育并举,创造多层次、多方向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拓底蕴、强素质、掘潜能、展才气,为高考赋能,为未来奠基。依据新高考特点,核心学科运用大数据分析,借力精准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科学选科,十六中十分注重生涯教育,除了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外,还开展了模拟招聘会、百家讲坛等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求发展。学校细致指导选科,利用大数据助推高考。
《孔雀东南飞》演绎经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六中高三设独立校区(大沙头三马路20号),距离校本部步行约15-20分钟。南校区为高三独立管理,能根据高三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教学、锻炼、生活等特有的管理模式。
校内建有教学大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和饭堂,设米跑道运动场,设置了14间午休室,为每一位走读学生配备午休床位,让高三的同学能够静心学习、充分休息。
“学校对新高考非常重视,4月在一周内就开了两次家长会。第一次是指导家长模拟报志愿。第二次是全市高三一测分析。老师给家长们讲解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院校专业组,以及一测之后如何把握科学的备考节奏。”王勇说,焦虑很多时候来源于未知,只要老师深入研究,给予家长充分指导,把未知变成胸有成竹,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就会减少,就能以更淡定的心态面对新高考。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宣传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图、视频来源: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泽楷、曾俊、王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