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被称为生长季。对于孩子来说,春天更是长高的*金时期。那么,除遗传因素外,影响身高的因素还有哪些?对家长而言,应该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呢?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科学长高?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通常,人的身高70%—80%取决于遗传因素,同一种族、家族,其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具有相似性。母亲孕期的营养、情绪、子宫及胎盘情况、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先天身高。
除了遗传之外,还有疾病因素,教育因素,生活中的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环境因素,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孩子身高也会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孩子未来不一定高,需要做好身高监测。
如何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据首都医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副主任医师李豫川介绍,0—2岁是婴幼儿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3岁以后,孩子通常以5—7厘米/年的增长速度长高,直至青春期前。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通常在8岁以后,平均年龄9—10岁。男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通常在9岁之后,平均年龄11—12岁。整个青春期发育过程约需1.5—6年,平均4年,这一时期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是青春期前期的2倍。
为什么会有“早长”“晚长”的说法
中医院身高管理专家原春青表示,每个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能长到十七八岁,有的孩子15岁就不长了。但是所有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骨龄相同。一般情况下,男孩子长到骨龄16岁,女孩子长到骨龄14岁,身高基本就停止生长了。
骨龄和年龄有没有内在联系?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若骨龄比生活年龄大1岁以上,为“早长”,反之为“晚长”。如果孩子明显比同龄人矮,或者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家长应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