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健康科普ldquo肥胖rdq
TUhjnbcbe - 2021/5/28 18:49:00
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 http://m.39.net/pf/a_4633653.html

一个只专注健康的公众平台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重大问题。据统计,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而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意味着成年人中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面临着“胖”的问题。“肥胖”不仅仅只是影响美观,它与我们的健康也息息相关!肥胖与高血压

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压水平也会增高。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机会越大。超重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5倍。一些减轻体重的研究发现,经减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随平均体重的下降而降低。

肥胖与糖尿病

肥胖人群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即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如果儿童从小开始肥胖,成年后体重持续增加的危险就更大了。

肥胖与心脏

肥胖是发生冠心病很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导致血液中堆积大量脂肪,增加循环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过度肥胖还会压迫心脏。而我们前面所说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心脏问题的出现。

肥胖与中风

我们常说的中风就是“脑卒中”,而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这和许多市民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有关,由于肥胖对血管的损害,以及前述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血管问题的重要杀手,肥胖使得脑卒中的发生大幅提高。

肥胖与癌症

研究发现与内分泌有关的癌症(像是妇女绝经后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男性的前列腺癌)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像是结肠直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和肝癌)等的发生都和肥胖有关,虽然这其中的机理,究竟是促进体重增长的膳食成分(如脂肪)导致,还是肥胖本身就与癌症相关,科学家们仍在研究,但拒绝肥胖,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的。

肥胖与打鼾

我们所说“打鼾”是最近比较热门的医学话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打鼾”不仅影响身边人的睡眠,严重者还会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

肥胖与内分泌紊乱

脂肪细胞不仅仅储存脂肪,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肥胖人群血循环中的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而有的肥胖妇女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肥胖与胆囊疾病和脂肪肝

肥胖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其胆囊活动减少,发生胆结石的几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而胆结石又导致胆囊感染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腹部的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从而导致脂肪肝。还有研究发现重度肥胖者检出脂肪肝、肝纤维化、炎症和肝硬化者更多;肥胖合并有血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更严重。

肥胖与关节痛

肥胖人群本身膝关节负重大,导致疼痛和骨关节病较多。而肥胖又导致痛风的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是在关节内由于尿酸盐形成的痛风石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多方面导致关节痛的发生。

肥胖与心理健康

对自身的体形不满,总认为在社交中会受到排斥,尤其在受到中、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中易受这种心理驱使,把‘减肥’作为时尚;往往出现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的人还在奋力减重的现象,有人甚至因此导致厌食症。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常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食欲亢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在夜里醒来后想吃东西。越来越多的观察发现,饮食习惯不良有时与肥胖患者的节食行为有关,如在上顿少吃或不吃后下顿大量进食的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人为了怕发胖,在大量进食美餐后自行引吐,这些与肥胖相伴的心理变化都有害于身心健康。

青少年由于课业负担多、课外活动少、电子产品滥用,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胖墩”。最新调查显示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程度十分严重,总肥胖率达7.1%(男生9.1%、女生5.2%)、总超重率达12.2%(男生14.6%、女生9.8%)。从小就发胖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各种社交活动产生畏惧而不愿积极参与,造成心理问题,且成年后更容易出现上述的心、血管、内分泌等健康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科普ldquo肥胖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