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教你一点生活中你必须知道却不知道的小常识。
■大病到来前,睡眠先知道?睡觉有这些不适感,或许是身体在求救!
●睡觉时出现舌头麻木的情况,甚至无法控制流口水,那么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流口水是睡觉时,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睡觉流口水通常是在侧身睡或趴着睡才会出现的。
●日常生活中,睡觉时多次被憋醒,呼吸也不是很顺畅,那么也是身体所发出的信号。睡着以后,不到1、2小时,就会因为呼吸不畅而被憋醒,躺着根本无法缓解,只有坐起来以后才会感到呼吸顺畅一些,这种情况就要给予重视了,说明你的心肺可能是出现了问题。
●日常生活中,在睡觉时出现打鼾的情况,并且打鼾时是打着打着就停止了,然后噗的一声,又开始打鼾,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需要警惕的。打鼾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很多人在睡觉时间都会出现打鼾的情况,偶尔打鼾并不用过度担心
乡下老人进城养老已很寻常,可您听说过城里人寄住乡下村民家养老吗?在江苏南京,医院正在运营这种“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新型养老模式。
01美丽乡村环境好城里老人下乡养老
在江苏省南京市徐慕社区杨家村一幢农家小楼门前,一块“养老示范户”的标牌特别醒目。这户人家的主人叫童道云,今年45岁,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经跟随她生活了4年。
小楼外的院子里面特别布置过,不仅种了花,还摆了不少盆景、园艺,四周木栅栏围着,门口还有一方池塘,水质清澈,一派田园人家的风光。
城里来的老人姓盛,家住雨花台区,年得了脑中风,老伴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医院,但昂贵的住院费令老人承受不起。
年4月,医院做陪护时,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后十分同情,就问老人愿不愿意跟她到乡下去生活,老人非常乐意。没想到这一住就是4年。
02农户既能在家赚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村民杨祥珍8年前在南京五台山峨嵋岭一户人家做保姆,照顾一对年迈的老年夫妇。年老爷子病故,对老太太打击很大。而这时杨祥珍家里有事便提出了辞职,要返回杨家村。
老太太一下子没人照顾了,子女要给她另请个保姆,老人不肯,说祥珍照顾得好,已经离不开她。
祥珍被老太太“粘”得没办法,便把老太太接到了自己家中。“我因为照顾得好,现在每月报酬高达元,比我老公挣得都多。”杨祥珍自豪地说。
没想到新型的“养老家”,为村民增收致富打开了一条新路径。徐慕社区*总支书记朱为国说,杨家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产业匮乏,村民就业增收一直是个难题。
把城里老人接到家,做些自己擅长的家务活,为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和亲情关怀,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养家,既照顾了老人,也不耽误照顾自己家庭。时下农村多数村民盖起了楼房,年轻人进城务工,在城里买了房子,乡下不少房子闲置着,刚好可用来发展养老事业。
03医院社区乡村联手规范养老
童道云和杨祥珍的尝试开拓出一个新的养老模式。看到这一模式的可能性,这一年多来,徐慕医院合作,正在推广这一“养老家”模式。
怎么保证村民的服务质量?去农村养老生病了怎么办?医院院长许家仁说,村民需经专业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杨家村和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的养老管理、医疗护理资源也做好了对接,护理院全科医生负责每周巡诊,提供常规检查及健康宣教。
另外,医院也安排心脏科、内分泌科、老年专科等专家上门巡诊,如有需要可以立即安排转诊。
“这些‘养老家’都要经过严格评估,家庭不和睦、有虐待老人现象的是没有资格申请的。”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强调,“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保证老人突发急症的救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银发时代,在养老时代,这种养老模式还有一些好处。
04城市老人体味乡村宁静
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大多都有一种心愿,就是在老年的时候能远离喧闹,享受平静的、恬静的生活。而到农村养老就能满足这方面的诉求。
城里的老人走进了农村,感受到的是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可以种点菜,可以养只鸡,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什么都是新鲜的,换一种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也就变得多姿多彩了。
05纾解城市养老无奈压力
老龄时代的到来,在城市里养老,由于公益养老机构还难以满足需要,由于商业养老机构价格昂贵,成为很多城市市民的烦恼。
在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困局面前,何不接受这种“跟着保姆乡下养老”的模式?这种养老模式能够有效纾解城市养老的压力,拓展了养老的新模式,让养老产业更加多元化。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点个在看,一起为健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