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说,大多数宝宝在10~12个月就学会了走路,13~15个月独走自如。不过,有的宝宝在16~17个月学会走路,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宝宝出生的第1年,腿部是没有力量的。宝宝通过爬行、踢脚、双手扶站等,锻炼腿部肌肉,直到9个月大时,才能扶着物体站得很稳。
一些妈妈认为宝宝学会站立后,很快就能学会走路。其实不然,这中间,宝宝还要经过一段艰难的挑战: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控制关节活动、培养身体平衡感等,才能学会走路。
家长可以通过下面5个步骤,一一递进,帮助宝宝学会行走。
第1步:学会扶着站稳宝宝学站后,会扶着东西或人站立起来,甚至不用扶着也能独自站立几秒。这说明宝宝的双腿已经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
初期可能会扶站一会儿就摇摇晃晃,妈妈们别着急,多多练习,锻炼腿部肌肉,宝宝就能扶站很稳。
第2步:学会弯曲膝盖坐下来宝宝学站立后,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坐下。当扶站很稳时,爸爸妈妈可以扶住宝宝的双手,教他/她如何弯曲膝盖,从站姿转换成坐姿,增强宝宝控制腿部关节的能力和腿部肌肉力量。
第3步:学会弯腰和蹲下
学会站坐姿灵活转换后,宝宝学习弯腰和蹲下就容易多了。妈妈可以将玩具放在地上,逗引宝宝捡起地上的玩具。
这不但能练习宝宝弯腰蹲下,还能激起宝宝尝试迈开步子往前走。
第4步:学会扶东西走宝宝有强烈向前迈步的意愿后,妈妈可以让宝宝的双脚站在家长的双脚上,扶着宝宝的肩膀,带着他/她一步一步左右交替走动,感受行走的状态。
然后,让宝宝开始尝试扶着固定的东西向前走。比如扶着茶几、沙发、栏杆、床沿等低矮物体。
注意宝宝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步,也要注意看护,避免宝宝没扶稳而摔倒碰到脑袋,造成意外危险。
最后,加大难度,让宝宝扶着会移动的东西向前走。比如推着小凳子走、推着推车走、扶着推拉玩具走、牵着妈妈的双手走等。注意选择不易翻倒的物体。
当宝宝尝试自己迈步后,始终要让宝宝在一个柔软、安全的地方练习他/她的新技能,以此掌握平衡感,建立学步自信。
第5步:学会蹒跚走路扶着东西走路几周后,很多宝宝会不敢放开双手,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在宝宝扶走时,妈妈可以站在宝宝面前1米的距离外,向宝宝伸出双手,呼喊他/她的名字,鼓励孩子放下犹豫和害怕,松开扶住的物体,迈出步子,朝你走来。
或者,双手扶着宝宝行走时,等宝宝走开后,试着松开双手,放在宝宝身体旁边,以便及时护住即将摔倒的宝宝。锻炼宝宝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妈妈的双手中间行走。
又或者,在孩子面前一段距离,用玩具逗引他/她独走。
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因为走路太急,被脚绊倒或双腿发软,导致身体往前摔,妈妈要及时扶起宝宝,安慰宝宝慢慢走。
一旦宝宝成功独走几步,妈妈要及时夸奖宝宝太棒了,干得好!你能自己走啦!激励宝宝继续独自走路。
尽管宝宝刚独走时,踉踉跄跄;等走熟练之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开始跑跑跳跳,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学习更多早产儿知识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