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度睡眠对人体免疫、代谢以及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
深度睡眠的好坏能直接预测日后是否出现大脑病变。
你知道睡眠会经历几个阶段吗?
答案是4个。
1.第一阶段
入睡期:身体和大脑从清醒阶段转变为睡眠阶段,此时睡眠很轻,容易醒来。这个阶段心跳和呼吸会慢慢变缓、眼睛开始放松,肌肉也会更加放松,为进入更深的睡眠做准备。
2.第二阶段
浅睡期:这个阶段身体开始过渡到更深的睡眠,心跳、呼吸速度进一步降低,但是大脑还会有很多活动。这个阶段持续10-25分钟。
3.第三阶段
熟睡期和深睡期:这个阶段也叫做深度睡眠,也叫慢波睡眠。之所以叫慢波睡眠,是因为使用脑电检测这个阶段睡眠的脑电波很缓和,通常是在1Hz以下慢波的形式出现,一般很难叫醒处于这个睡眠阶段的人。深度睡眠是人神经生理恢复速度较快的阶段。
4.第四阶段
快速眼动期:是睡眠周期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入睡后的70-90分钟左右,身体才开始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周期。这个阶段心跳和呼吸速度加快,眼球快速转动,大脑的脑电波和清醒时候的脑电波很像。
需注意的是,人的睡眠是遵循由浅睡眠进入深睡眠的一个过程,不是一睡着就能够进入深度睡眠的。酗酒、咖啡、药物以及身体健康等原因都会让人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增加夜间觉醒次数。
深度睡眠状况预测大脑病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睡眠专家MatthewWalker研究团队在9月份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索了深度睡眠对人大脑的影响。他们的实验对72名平均年龄为75.5岁的老年人进行睡眠检测,使用大脑脑电和正电子发射扫描对老人们夜间7-9小时的睡眠进行检测,记录了他们睡眠时候的大脑活动、深度睡眠时间、大脑中的血氧水平以及睡眠效率等。其中睡眠效率,是通过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期间清醒的时间来计算的。在随后的3.7年里面,研究人员们继续收集他们大脑中*性蛋白累积的情况。
结果发现,睡觉时候大脑脑电波大于1赫兹,是大脑中累积*性蛋白的一个标志。具体的说,就是不做梦的时候,人睡眠频率小于1赫兹的睡眠时间越长,说明睡得越健康。总的睡眠时间越长,而且入睡后醒来次数越少,大脑中的*性蛋白数量就会累积得越少。
研究发现:睡眠过程中,只有深度睡眠阶段大脑能够清除*性蛋白,而其他睡眠阶段对大脑清除垃圾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这项研究说明,当人的睡眠出现了问题,睡眠结构出现了改变,可能会预测日后大脑中*性蛋白的异常累积,而且睡眠障碍越明显,这种后期的累积速率就会越快。白天过度嗜睡、睡眠中的呼吸暂停以及睡眠中途觉醒等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夜间深度睡眠不足。
打呼噜的严重后果
很多人都有打鼾的问题,却总是不以为意。打鼾的学名叫做阻塞性呼吸暂停。打鼾会在睡眠过程中造成气道阻塞,进而导致大脑中氧气过低、人会经常在半夜醒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人总是睡觉过程中频繁醒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那么大脑中的*素就没办法得到有效清理。久而久之,就会增加大脑中*性蛋白的异常累积,导致大脑病变。年发表在《神经生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问题,改善人们的睡眠状态,提高了深度睡眠时间,进而发现之前因为打鼾睡不好的人,大脑中能够导致痴呆症的*性蛋白显著减少了。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夜间睡眠的时候如果外界有噪音,也会降低深度睡眠的时间。这项研究在老年人夜间睡眠的时候通过声音刺激,让他们没有直接醒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他们深度睡眠的状态,发现第二天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所以,保证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睡眠问题能够预测后期的认知症和认知障碍问题。但睡眠本身就是一种可改变、可调节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睡眠就能预防、改善认知症降低大脑病变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午睡不要超过1小时,同时形成规律且高效的夜间睡眠是保护大脑的最佳方法。此外,如果您存在夜间觉醒次数过多、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需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从根本上解决睡眠障碍问题。
未名脑脑说
深度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后期的认知障碍问题或认知症。
形成规律且高效的夜间睡眠是保护大脑的最佳方法。
推荐阅读
科学解读:看看熬夜让你错失了什么
长期招聘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