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的现象,老百姓常会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但事实却非如此。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严重的打呼噜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有些打呼噜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打呼噜,而是听同室人诉说,这种情况可能属于“单纯性或良性打鼾”,会影响同卧室其他人的睡眠,但病人自己的睡眠质量一般不受影响。但当打鼾伴有呼吸暂停时,患者夜间睡觉时鼾声震天、呼吸频率不均匀、时断时续,患者经常自觉憋醒;夜间睡眠质量则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因为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引起夜间觉醒次数增多﹑睡眠结构破坏﹑睡眠效率下降。当打鼾者自己在睡觉中被憋醒,这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具有病理意义,是患者警醒去就医的信号。
严重打呼噜的人通常伴有另外一种致命的症状“白天嗜睡”。患者在工作中或日常状态下经常不由自主的睡着,有时“秒睡”突然发生,来不及患者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这是因为患者夜间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微觉醒,导致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瞌睡而引起交通事故。据统计,因为开车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5%,其中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7倍。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睡眠检测列为专业驾驶员的体检项目,不合格者暂时吊销驾驶执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还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晨起头痛、口干、记忆力下降和性欲减退。此外,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极为密切,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而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后由于脂代谢异常,患者体重增加更会明显,所谓是“喝水都会胖”的类型;同时伴有血脂、血糖的显著升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危险诱因,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8%,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睡觉打鼾产生的夜间呼吸暂停,使大脑和血液长时间处于缺氧、低压状态,此时人体内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启动,以维持脑供血。但长久以往就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对于打鼾的患者,如果出现夜间呼吸不均匀、呼吸暂停、白天打瞌睡、口干、记忆力减退、明显的血压/血脂/血糖升高,应尽快到睡眠中心就诊。通过夜间的多导睡眠图检查可以确诊疾病,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处理,方法很多,具体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如减重、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体位治疗,这些方法对于轻中度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口腔和鼻咽腔后部病变(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腺样体肥大、舌根部肥大等)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有些情况治疗后会复发。对于中重度的的患者,推荐睡眠时佩戴一个与呼吸机相连的鼻面罩,由呼吸机产生的强制气流可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状态,缓解呼吸暂停事件和低氧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存在明显记忆力减退、白天嗜睡、疲劳、血糖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即便是轻中度的睡眠呼吸暂停,也应建议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于有可能通过长期减重锻炼而获益的患者,为迅速解决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也可以在诊断后立即使用呼吸机,同时减重锻炼,争取尽早摘掉呼吸机。应注意醉酒和服用安眠药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甚至会有意外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90后姑娘小涵(化名)是一个经常白班夜班轮着上的新媒体编辑。
那天周一早上9点左右,睡梦中的她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重重的敲门声。
“我立刻从床上惊醒跳起,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睡过头了。”
一看手机:十几个未接电话……但没想到的是,开门后是两个穿着制服的警察:闹这么大?
“没事吧小姑娘?”
“没事,只是睡得比较沉……”
“吃安眠药了?”
“没有,谁报的警?”
“你父母。”
“这款褪黑素已经成了我们部门禁药”由于新媒体值班分早晚班,小涵有时候会因为倒时差睡不着觉。
前段时间同事推荐了一款网上卖得很火的美国品牌褪黑素软糖,她试过一次效果不错,就买了两瓶备着。那天辗转到凌晨1点还没睡着,想到第二天有早班,就应急吃了两颗,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依然睡得不省人事,原定的早上6点闹钟,完全没听到。
而当天她早班本该是7点半到单位的,8点左右,领导打了几个电话,小涵都没被叫醒。“可能因为我是独居,而且此前几乎没出现过上班迟到的情况,所以领导有些着急,他也不知道我住哪儿,就给我在外地的父母打了电话;结果我妈还把他的来电当成诈骗电话,加上她电话打来也联系不上我,操心的老母亲就急得报了警。”
跟警察解释清楚以后,小涵赶紧给家人和领导打电话报平安,洗漱收拾上班去了。但到了单位,头还是昏昏的,一整天都感觉没睡醒,和也在吃这款褪黑素的同事聊起,才知道她之前有一次睡过头迟到,也是同样的原因……现在领导已经放话,这款褪黑素已经被列为“部门禁药”。“当然,我本来就不敢再吃了。”“为什么我吃两颗就沉睡但同事吃五六颗也没感觉?”
单位里同事听说后,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同样的这款褪黑素别的女同事吃五六颗都没什么感觉,简直可以当糖吃。
为什么效果差异这么大?“我没有同时在吃其他保健品,服用剂量也是遵照说明书的,这是第三次服药,前两次都没有这么大反应,难道是这次的两颗浓度特别高?”小涵说。褪黑素,是一种人体会自然生成的激素,由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苏醒和生物钟周期。“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因人而异,确实有部分人群存在褪黑素分泌不足的状况,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熬夜、睡前看手机等也会短时间内影响褪黑素的分泌。”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副主任余正和解释,如果一位褪黑素分泌正常的睡眠障碍者再补充褪黑素,可能就会出现嗜睡状况;即使服用者确实褪黑素分泌不足,他也不一定会对褪黑素膳食补充剂反应敏感。“即使是传统的安眠药物,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其敏感。”睡不着能不能自行补充褪黑素?在多数欧美国家褪黑素都是处方药
如果你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褪黑素,多数的高销量产品都号称来自美国。
“褪黑素在日本、欧盟、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都是作为处方药被管制的,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因此以上国家根本没有以褪黑素为原料的保健品。”而在美国,褪黑素也是作为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类似我国的保健品)使用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健品国,每年仅国内市场就近亿美元,而由于类属食品,美国膳食补充剂上市前并不需要经过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可由厂家自行生产投市,FDA仅负责事后监督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失眠者到底能不能吃褪黑素?先看一下你是否属于失眠者。余主任指出,褪黑素虽然一定程度上有调节睡眠的作用,但其作为一种神经激素,是不建议长期服用的,不但可能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体分泌,还有可能引发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其他副作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院士年发布《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这一最新版本,对失眠进行定义——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很多失眠者其实只是熬夜者,他们用视频、游戏和社交软件的感官刺激让自己在深夜依然保持清醒,而并不是真正的入睡困难,只要改变睡眠习惯,就能修正失眠的主观体验。”余主任解释,当医院在接诊一位睡眠障碍患者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判断其睡眠障碍类型和原因。“然后才能对症治疗,临床上我们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因为药物都会产生依赖性,进而发生耐药性,并不利于长期健康。”睡眠障碍表现多样,原因也多样:如果通过心理测试确认是焦虑因素,就要做精神干预;如果是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鼾),可以CPAP呼吸机结合减重;如果是单纯的失眠,那么可以采用CBTI(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睡眠限制、松弛疗法、刺激控制等调整睡眠习惯。“以上几个失眠原因都不属于睡眠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所以补充褪黑素就没有用。”老年人睡眠时间减少是因为褪黑素分泌水平下降褪黑素的最佳使用场景其实是倒时差假设现在飞去夏时制的纽约,那么我们的生物钟就立刻产生了12个小时的时差,昼夜节律的正常生物钟与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周期刚好相反。
痛苦的是,大脑中的松果体当然无法像你的手机时钟那样,根据GPS信号自动修改分泌时间,多数人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慢慢倒好时差,其间白天总会昏昏沉沉。这个时候服用一定的褪黑素,就能辅助调节时差,减少时差反应;当然,到达后白天外出晒晒太阳,晚上少用白灯、少看手机,也能自我调整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尽快倒好时差。“跨时区旅行,日夜班轮替等生物钟突然被环境改变的人群,可以用褪黑素辅助调整时差,但也仅限在一周内短期服用,约3-5天,不建议长期服用。”余主任提醒,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人年老后睡眠时长会缩短,苏醒时间提前。“但即使褪黑素分泌水平自然下降,也不建议长期服用褪黑素保健品,下丘脑激素分泌是一个整体,自行补充激素会影响其他的激素分泌水平,产生相关副作用。”“实在入睡困难,可以先看医生,如果真的是因为褪黑素问题,可以短期服用促进松果体释放褪黑素的处方药。”褪黑素分泌高峰期在23:00-2:00“尽管每个人的褪黑素水平各异,但每个人的褪黑素分泌高峰期相同,都是23:00-2:00,清晨以后急降,人一般就是这个时候苏醒的,这也是为什么建议人们在23:00前睡觉。”
余主任解释,褪黑素只在黑暗中生成。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具有和眼睛一样的视网膜细胞,因而松果体是通过感知光线分泌作出反应的,所以光线会阻碍身体产生褪黑素的能力。“通过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就可以促进脑内褪黑素的形成,例如临睡前1小时不要玩手机看电视,卧室不要用白色光源,用遮光窗帘等。”此外,常见的西红柿、绿茶、西兰花、核桃、*瓜等食物,也都是含有褪黑素的。余主任说,临床认为,好的睡眠分为三方面:一是节律:即养成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光保证睡眠并不够),且该睡眠节律要保持至少6-8周以上,才算养成了有节律的睡眠习惯。二是动力:白天保持足够的清醒时间,为夜间睡眠储能。对于睡眠障碍人群我们是不建议午睡的,而要进行夜间睡眠之外有意识的睡眠限制,如果确实睡眠不足,午睡也不能超过半小时,以免影响良好睡眠节律的形成。三是身心放松:这是睡眠质量的保证,可通过静心、冥想、正念、腹式呼吸等,帮助自己做睡前心理和肌肉的渐进式放松,入睡后可以更好地进入深度睡眠。“简单来说,良好睡眠的保证就是规律作息,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即使在医疗范围,我们也不建议冒进地进行药物(安眠药)或激素(褪黑素)干预,大家要有信心,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记者章贝佳通讯员李彬编辑潘雷监制徐芳▼往期精彩▼
杭州动物园实验发现鸭子吃了这种玉米后得了肝癌杭州大伯喝了这样的粥后突发休克食物出现这种情况后千万别吃!
深度故事:29岁的女朋友得了乳腺癌后
突破禁忌挑战医院1个月顺利实施5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深度故事:医院当志愿者
备战“双十一”25岁姑娘每晚靠酒入睡医生抽丝剥茧揪出背后真凶
深度故事:我的患者朋友阿玲
点“在看”,更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开车时总犯困,时间稍长眼睛都睁不开,甚至等红绿灯时间比较久也会接近睡过去
有时候遇到紧急情况,反应总是慢半拍
精力比以前差了很多,吃完晚饭看着电视就可以倒头大睡到天亮,但早上却总是很疲劳
在单位开会竟然因睡过去而闹出笑话
那是不是他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又休息不好呢?经过初步询问病史,这位先生既往身体健康,每天晚上睡得“很香“,鼾声如雷,甚至连隔壁房间的人都听得到。但是有时睡到半夜,会突然停止呼吸很久才恢复,听上去很吓人的样子。而先生本人对此一概不知。睡得香就真的是睡得好吗?01
评估和检查能发现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先给他做一个ESS嗜睡量表评分(内容如下图),这是针对白天精神状态的初步评估:结果为15分(显著高出临界线9分)。接下来我们看看患者晚上睡眠的情况:患者做的进一步检查睡眠呼吸监测,其结果如下两个图。既有反复出现的持续数秒到数分钟的呼吸暂停,也有因此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外周血氧饱和度最低甚至达到了60%以下(正常值95%以上)。报告结论为AHI42.1次/小时(AHI是指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正常值<5),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重度低氧血症。02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OSAHS)
OSAHS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一种疾病。这种暂停可能只持续短短的十来秒,也可能长达数分钟,可能偶尔发生,也可能在一夜发生数百次。在我国,普通人群中该疾病患病率约为3.5%-4.8%。该病最主要的症状为:
夜间鼾声响亮且不规律,同床的人可能被呼噜声吵醒,有时会发现患者存在反复的呼吸暂停。有些患者甚至自己意识到存在呼吸停止和窒息感,而经常从睡梦中憋醒晨起口干、头痛,严重者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下降前述的这位先生不仅具有典型的上述症状,后面做的相关评估(ESS评分和睡眠呼吸监测)也从客观上印证了该诊断。03
OSAHS与开车犯困有关系吗?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惩罚日益严厉,可大家是否都忽略了除酒精之外,另一种厉害的杀手正在马路横行?据统计,开车打瞌睡占交通事故原因的25%,占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八成以上。而OSAHS引起的嗜睡几乎占开车打瞌睡的98%,是恶性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饮酒与嗜睡两者作比较,饮酒是不同程度感觉的降低和错乱、控制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嗜睡是感觉的完全丧失、控制力的完全丧失,从后果来说OSAHS造成的开车嗜睡甚至比饮酒更危险。有学者应用病例对照研究OSAHS与发生车祸的关系,结果20%的OSAHS患者承认在驾驶汽车时入睡并发生了交通事故,与无OSAHS的对照组相比,AHI在10以上的患者发生车祸的风险升高6倍。FINDLEY等应用模拟驾驶器进行研究,发现OSAHS患者脱离道路和(或)撞倒障碍物的次数是正常对照组的数十倍,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明显增加,并且所有OSAHS患者在驾驶期间至少有1次短暂性睡眠。04
为什么会这样?
在睡眠过程中,OSAHS患者反复出现入睡-呼吸暂停-憋醒-再入睡的循环。由于正常睡眠节律受到严重干扰,并且夜间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尽管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睡得很香,其实在病理生理学上大脑和血液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精力和体力难以得到恢复。这些人如果白天开车,其精力自然难以高度集中。有研究表明,OSAHS患者很多重要的认知功能会受到损害,包括判断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认知加工速度、记忆、反应时间及肌肉的协调,严重时个体处于短暂的意识丧失,不能对感觉刺激做出反应。而驾车时,患者却仍认为自己是醒着的,这样就很容易酿成交通事故。在一个对16项回顾性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OSAHS患者可使车祸风险增加至2-3倍,并且AHI和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越高,发生车祸的风险就越大。由于长期以来打鼾方面的科学普及工作做得不够广泛和深入,以至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打鼾不是病,不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治疗,甚至错误地认为打鼾是"健康有福"的标志,从而在不经意中酿成大祸。希望大家切记:如果您自己或者家人长期打鼾的话,一定要警惕。OSAHS患者驾车相当危险,我们强烈建议暂时先放下方向盘,看诊医生做相关的评估和检查,根据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切莫酿成大祸。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