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睡觉打鼾很烦恼
究竟是不是一种病?
应该怎么治疗?
打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呼噜,医学研究发现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打鼾是疾病的源头,所以不可小视,应及时治疗。
约40%-60%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既往观察性研究表明经鼻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改善OSA引起的夜间低氧、交感激活、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降低此类患者卒中、冠状动脉疾病、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风险。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真相往往超乎你想象
来自澳大利亚的弗林德斯大学阿德莱德睡眠健康研究所的DougMcEvoy在大会上发布SAVE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该研究成果将同期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背景
SAVE研究是全球首个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效果评价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其目的是探索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否能够减少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该研究由呼吸、睡眠和心血管临床医学专家的跨学科协作共同完成,其中,中国睡眠和心血管研究人员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项目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样板情况:SAVE研究入选了来自包括7个国家89个医学中心的名患者
入选标准:为年龄在45-75周岁的冠脉或脑血管疾病的合并中-重度OSA并且能够配合使用CPAP面罩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了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或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意外风险的患者,如:Epworth睡眠评分12分等设计: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n=)和CPAP+常规治疗组(n=),见下图
主要研究终点:心梗、卒中、不稳定心绞痛导致的再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衰、和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随访时间:平均随访3.7年研究结果显示,包括心血管事件在内的主要终点和各项次要终点两组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因此SACE研究得出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的CPAP治疗不能显著减少此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此外,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得出结论,CPAP治疗相比较于常规治疗组,在对患者日间嗜睡、情绪、生活质量、疾病所致的工作日丢失等问题的改善方面显示了肯定的作用,并在高CPAP依从性患者的亚组中显著降低卒中发生风险。
主要终点-中性
敏感度和次要的心血管分析
主要终点亚组
睡眠、情绪、生命质量、工作和安全性
各步骤分析
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artinCowie教授也就这个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MartinCowie教授认为该研究是一个目的明确、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研究结论回答了硬终点问题,同时拥有长期的随访结果作为支撑。然而该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研究是个开放标签研究,仅对研究终点实施了盲法;
其次,SAVE研究超过60%的病例数来自中国,在常规治疗方面不同国家可能存在差异;
其他局限性包括未能设计阴性对照组、倾向性评分进行亚组分析前没有进行分层随机等。
另外,该研究尚不能回答CPAP治疗对正常范围内的ESS/HANS评分的显著改善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以及CPAP治疗对年龄75岁、NYHAIII/IV级心衰、严重嗜睡患者是否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等问题。
因此Cowie教授认为并不能仅仅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对CPAP在合并OSA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全面的评价,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
ESC中国参会医生郭晓升
ESC中国参会医生吴登轩
小编提示如需相应研究,可直接联络投稿邮箱:(yikeshitoug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