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分筷不分爱
合餐共吃在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居民用餐的一种习惯。国人喜欢在餐桌上敬酒夹菜、推杯换盏,淋漓尽致的抒发蕴含在心中的亲情、友情。年突入其来的疫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合餐共吃的饮食习惯,也提醒着人们回归健康的就餐习惯。
合餐,危机四伏!
人的口腔中有多种细菌病*,随着聚餐时你一筷我一筷在一个盘子里夹菜,这些细菌病*就会通过唾液进入不同人的口腔,在消化道或者呼吸道里开始坐“云霄飞车”。“经口传播”是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新冠病*的重要感染途径。“经口传播”细菌中危害性最大的当数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常见一级致癌物。它能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不良预后是胃癌,而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部分可出现急性胃炎症状。感染者约有30%会演变为慢性胃炎,20%左右的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还有一部分人会发展为胃癌。
分餐,古亦有之。
有思想比较保守的人会认为,分餐是学习欧美,崇洋媚外抛弃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淡漠了人情关系。其实,我国从商周开始便是分餐制,礼记上便有记载: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这里的席便是每人一案。秦汉亦是。大家对西楚霸王项羽都不陌生吧,公元年项羽设鸿门宴,宴请刘邦。史书记载:项羽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虽然共处一室,却一人一案分席而坐。合餐一直到明清才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说分餐制并不是舶来品,而是我国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提倡公筷分餐,有效避免经口传播疾病。
分餐制就是指餐饮服务人员或消费者通过使用公用餐具分配菜点,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分餐形式主要有餐位分餐、台面分餐、服务台分餐、各吃分餐、自助餐分餐等。
公筷制是指中餐宴请场合,使用公用的筷子或勺、叉进行分餐。我们不单单是在外就餐时候要分餐公筷,在家的时候也提倡用公筷公勺。每个人使用自已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盛食物。
在儿童喂养的方面,应教会和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于无法独立进食的婴幼儿,监护人用公筷等合适的方式感觉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推行分餐公筷从自我做起,既可以避免经口传播疾病,又是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把中国历史上好的饮食习惯捡回来,实际上也是一种回归和创新,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健康!
三伏天更要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阻塞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是影响我国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三伏天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含氧量降低,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人体为了散热会使血液聚集于体表,这就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大脑缺血缺氧,致使头晕发作。其次,容易大量出汗,当摄入水分、盐分不足时,机体会处于缺水的状态,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人群,比如血管狭窄的患者,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量减少、粘滞度增加时,更容易发生血管的堵塞,引起脑梗死。血压控制不平稳,情绪激动或漏服降压药等情况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出血。因此在三伏天更要注意预防脑卒中,不仅中老年人,年轻人也应该积极预防,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关系密切,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熬夜等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55岁以后更易发生中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降低血压,控制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脑卒中可防可治,预防主要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注重合理科学搭配饮食。通俗的可以归纳为“十个网球”和“四个一”的搭配原则,即:每天一个网球大小的瘦肉,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每天一个鸡蛋,一斤牛奶,一把坚果,一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避免高脂和高糖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5g,糖不超过50g。每天饮水要充足,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毫升)的白开水或茶水。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夜晚充足睡眠,白天有短暂的午休,控制打鼾,保持乐观情绪。不要贪凉、猛吹空调或者吃寒凉的食物,不利于身体的气血运行,更易增加患病的风险。2、适量运动不久坐,建议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活动,累计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老年人活动时动作不能过猛,幅度不能过大。4.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5.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的稳定。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7、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清洁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积极治疗牙周疾病。8、对于患有心肌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脑卒中高危险因素者,应积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及早识别脑卒中,也是早诊早治的关键。用“中风”的办法能有效进行评估和判断:“1”指的是1张脸,要看有没有嘴歪眼斜;“2”是指两个手臂,也就是我们可以向前平伸双臂,看看有没有一侧的手臂下垂、无力;“0”指的是聆听,就是指语言,看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当身边的人出现口歪眼斜、言语不清这类变化时,不能掉以轻心,医院治疗;如果出现偏瘫、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首先保持冷静,紧接着打,别乱动,少移动,侧脸躺。如果病人意识清醒、能够沟通,可以向他解释情况、予以安慰,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在起病最初90分钟内,每延迟治疗一分钟,脑细胞就多死亡万个,每延迟20分钟,获得良好预后的几率降低20%。一旦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一定要立即拨打“”,送到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或具医院,在发病4.5小时(最好是3小时)内尽早溶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