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该如何“告别”白石洲?有必要公开征集讨论
考虑到白石洲承载的既是一种私人记忆也是一种公共记忆,这文化公园该如何建、哪些该被保存下来、以什么方式呈现才更打动人心等,有必要经由一个公开征集、讨论与评估的过程
别了,白石洲。深圳*府在线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文件表明,“白石洲旧改”正式列入深圳今年城市更新名单,作为深圳人口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白石洲即将面临推倒重建的大规模改造。
而今,这一消息给人们带来的“怀旧”情结仍在发酵中。许多人纷纷在上留言或撰文,回顾、感慨自己遗留在那里的记忆——白石洲片区与华侨城高档社区比邻而居,总面积7.4平方公里,包括6个社区,居住总人口12万余人。事实上,白石洲前前后后“容纳”过的深圳人远不止于此,由于它地段特殊,交通四通八达,许多人都将它当成自己来到深圳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从这个角度看,白石洲记忆堪称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石洲旧改”,因而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旧城改造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如何留住城市“乡愁”的问题。近日有报道如此设问:旧改之后,那些住在白石洲,怀抱深圳梦的人将何去何从?借用这样的句式,也可以问一问我们到底该怎样告别白石洲,怎样给白石洲记忆留一个落脚的空间?
事实上,早就有人在进行“留住”白石洲的尝试。比如,去年底,一个叫“城中村特工队”的艺术团体在白石洲跟股份公司合作做了一个名为“握手302”的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城中村生活秀”的表演活动。今年1月5日下午,在蛇口双城双年展“价值工厂”报告厅,上演了前卫戏剧《物恋白石洲》,试图通过追踪物品的意义、形态和对人的塑造力量,表达城中村这个特殊空间对人的边缘性定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