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23岁女孩姜姜(化名)“基因突变最快48秒睡着”上热搜。
从初中开始,姜姜(化名)一上课就睡觉,大笑就会晕倒,晚上噩梦不断,休学一年也没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直到23岁的她来到深圳工作,医院神经内科做了检查,被医生诊断为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日间睡眠增多、猝倒发作、睡眠幻觉及睡眠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这是一种每1万人中仅有2-6个人的罕见病,高峰发病年龄为8-20岁,正是儿童青少年求学的阶段,往往会造成长期伤害和困扰。
发作性睡病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而睡眠障碍有90多种疾病。目前临床将睡眠障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失眠:临床较常见,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较浅、多梦,且可造成第二天白天头疼、头晕、疲倦、易冲动或抑郁、焦虑等问题;
2、睡眠呼吸障碍:主要表现为打鼾、睡眠呼吸暂停;
3、中枢性嗜睡性疾病:如发作性睡病,主要特点为不分场合的突发性睡眠障碍;
4、昼夜节律障碍:好发于倒夜班或有时差的人群;
5、异态睡眠:如梦游;
6、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如不安腿综合征;
7、其它睡眠障碍。
从上述分类中可看到,发作性睡病属于中枢性嗜睡性疾病类型。其发病与下丘脑分泌素(食欲素)缺乏有关。临床上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控制所有症状,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国内外多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年,张婷婷等五位作者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有色光在发作性睡病治疗中的增效作用》称,“我院(医院)临床研究应用文拉法辛结合胞磷胆碱钠对治疗发作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有色光对人体有生物节律作用,对人的最大生物敏感度位于光谱的蓝绿色区域,蓝光照射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睡眠激素中的褪黑激素在人体分泌受光照影响,其含量减少会使人精神、兴奋;其更能提高警觉性和信息传递速度。夜间黄光则改善夜间睡眠。本研究组中蓝光光照强度小,且在照射的同时可谈话、听歌等静态活动,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有色光疗法的机制以及治疗剂量仍在探索。”
实际上,可见光疗法对于调节生物节律、改善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方面早已被证实有效。光疗的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是,光照进入人眼的非视觉通道,通过视网膜刺激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将光线传递至视交叉上核(SCN))——节律中枢,再刺激松果体,从而影响褪黑激素分泌,改善睡眠障碍。
目前市场上家用光疗仪具有代表性的能量光盒小安光照仪,它正是光健康机制的科研成果,是由苏州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心研制而成。能量光盒小安光照仪配置暖红光助眠、蓝光提神、模拟自然光日照三种功能模式,具有调节生物节律、助眠安睡、舒缓情绪、增强记忆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