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睡觉的孩子长得快”“爱睡觉的孩子更聪明”
中医认为:白天属阳,晚上属阴,从清醒到睡眠的过程也是阳入阴的过程。
小儿被称作为纯阳之体,靠阳气的不断充盛长大。醒着的时候阳气在活动,是阳气消耗的过程,睡眠质量差会使阳气则会过度消耗,人体阴阳失衡,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疾病发生。(西医上也讲夜间睡眠安稳,生长激素分泌才会旺盛,孩子生长发育才会正常运行,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宝宝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儿身体的成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小儿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1、睡不着
中医认为睡眠是阳入阴,阳主兴奋,阴主安静,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中医讲晚上阳气渐归于里,与阴结合,因此人的兴奋降低,进入睡眠状态。如果阳不入阴,就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阳气主动、就会表现出翻身、踢被,俯卧,盗汗,醒转哭闹等情况不易入睡。
2、睡时翻滚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现在孩子大多都有肠胃饮食积滞的情况,其积食原因,或是饮食不规律、进餐过晚,或是摄入食物高脂高蛋白过量、超过肠胃消化吸收能力,或是孩子进食不咀嚼、直接吞咽,等等,这些就会导致肠胃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形成积食。积食一方面会化热,导致内热加重,另一方面会形成痰湿,阻滞经络,影响经络气血运行。
出现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即是胃有宿食,脾胃不和的缘故。
3、睡眠过程中磨牙、呓语。
(1)消化道功能障碍:如消化不良,晚饭吃得过饱,睡前进食过多,均可引起夜间磨牙;肠道寄生虫,尤其是蛔虫感染,也可引起磨牙,但不能仅凭磨牙就诊断肠道寄生虫病。
(2)神经过度兴奋:有些由于白天儿童玩得过度,过于兴奋或过于疲劳,或是幼儿园和家长给孩子的学习压力过重,父母态度粗暴,睡前过度兴奋或看了紧张的影视片,这些都会使儿童入睡后大脑皮质仍处于兴奋状态,导致磨牙。
(3)口腔疾患。
(4)寄生虫,如蛔虫钩虫。
4、睡前烦躁:幼儿正常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无声,如果突然出现打鼾、面红等症状的时候,很可能是生病的前兆。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气促且快,脉搏跳动速度快,超过了正常数。这常预示着发烧即将来临。
5、面朝下屁股抬高: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病状,中医认为是“心经热则伏卧”。这常常是小儿患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所致。
6、趴着睡,多见于脾胃虚寒的宝宝。
7、入睡后打鼾: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隆隆不止,张口呼吸,这是因为增殖体、扁桃腺肥大影响呼吸所致。
8、睡觉时候眼睛闭不上,上眼睑属脾,下眼睑属胃,脾虚,开合不利。
9、睡不沉似睡非睡。晚上梦多。神不归舍,是血虚。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睡不沉,似睡非睡。
10、盗汗:盗汗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了。盗汗的判断标准(1)、睡着汗出,醒则汗止。(2)、潮热、五心烦热、颧红(3)、口渴多饮。妈妈按照这个标准判断一下自己的宝宝。对于盗汗的治疗原则是:补阴养血,泻热止汗。
11、夜啼:小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者称为夜啼。民间俗“哭夜郎”。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