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朝果然不堪,怎么会有曹雪芹和纳兰容若呢
TUhjnbcbe - 2024/10/20 16:11:00

喜欢香港,是因为金庸和李小龙。

喜欢清朝,是因为曹雪芹和纳兰容若。

尽管满清入关之后,对汉文化虎视眈眈,但“消灭”方法还是显得比较笨拙,尤其和大明比起来。“文字狱”刻板、残酷,但日光炎热未炙下土,深层次的东西还是能萌发出来的。

非幽静月明之夜,不足出幽兰之香。

非众星满空之时,不足见月色撩人。

年之后几十年,因偶然而得的满清,仍不足以服民心,反清的力量仍然潜滋暗长,武力上慢慢的已经力不从心了,嘴皮上,只能空发牢骚,什么“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让大清看了觉得这是说自己没文化呢?

尤其是浙江这一带诗书之地,在初定天下之时反抗最激烈,在天下既定之后又长期是复明的根据地,特别让大清头疼。

所以也可以说,“文字狱”对江南的钳制,大于其他地区。

怎奈江南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赋税半天下不少,高考时出的状元、探花那也是一麻袋一麻袋往北京运呀。天长日久,就算皇帝不喜欢这个地方,身边都是吴声越语,大臣都是江苏、浙江,也由不得朝廷不网开一面。

这就是江南文化的规律,总是被大规模咔嚓,然后又大范围萌芽,大清自年后重拳摩擦,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了,结果到了年,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开启了读书人吵架的时代,于是浙江、江苏人才井喷,我们能见到的近代人才,江浙能占百分之八十。

那么天下寂寞的时候,就没有声音了吗?当然不是,皇家的纳兰容若,身为康熙的身边人,就有机会把词的才能发展出来,而同样有半旗背景的曹雪芹,也可以吃着地沟油,操古人的心,写出一本《红楼梦》。

《红楼梦》就好比半夜的月亮,天下静悄悄的,空中蔚蓝,飞碟往来,人人打鼾,它在发香。

再说一遍,这是一本有心跳,会呼吸的书。

年后,是热闹了,天亮了,人们开始打砸抢了,回头再看《红楼梦》,远古不着边际,未来不见踪影。

有愤懑吗?没有,《水浒传》才愤懑呢,满书含沙射影,《三国》才愤懑,但《红楼梦》没有,它就像植物生长,按时开花,按时长叶,按时凋谢。

雍正正气凛然,查抄了一个江南织造,雍正也充满仁爱,没有将老曹家赶尽杀绝,留了一根写书的苗子。

这就是大清可爱的地方。

再说纳兰容若,虽然出身华贵,但活出了一个诗人该有的颓废的样子,也写出了一个词人应有的惊天之句。

话说唐宋诗词发达,是因为社会文明,那么纳兰容若出现在以冷酷无情著称的大清,是不是一朵奇葩?还是说明这个时代也有它可佩服的地方?

你再看现在的浙江人,前20年做生意的居多,不过你看着吧,再过20年,读书种子还是会多起来。北方文化人儿多,往往是因为江南在睡觉,江南有朝一日醒过来,那才是群星璀璨。

大清或长或短都无所谓,有个曹雪芹就够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朝果然不堪,怎么会有曹雪芹和纳兰容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