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苏轼由于“乌台诗案”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小命,于是被贬到了黄州。
苏东坡带着家眷从京都来到陌生的黄州,初到黄州,此时的生计都是问题,但一切困难都难不倒苏轼,他在黄州城的东门外,发现一块荒地,在这里一家人开荒种地,真正体验了一回农民生活。每日的劳作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这辛苦的劳作,既可以贴补家用,这看似平凡的东坡,也成为苏轼的精神家园。自此,苏轼有了新的称号“苏东坡”。
此外,苏东坡还在这里盖起了雪堂,由于盖的时候天下大雪,所以起名“雪堂”,苏东坡还亲自书写“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可以说,他在这里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
一日,苏东坡约上三五好友在雪堂喝酒,他们谈诗论道,一壶浊酒便让他们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早谈到晚,苏东坡虽然也和李白一样爱酒,但是却不擅长饮酒,一般都是浅尝辄止而已。
由于苏东坡今天太高兴了,于是多饮了几杯,他感到有些喝醉,过了一会酒醒了,在朋友的劝说下又继续畅饮,又开始醉。
夜深人静,酒也喝没了,菜也吃光了,好友也都各自回家了,苏东坡从雪堂回到他的临皋的家,路途不算很远,苏东坡一个人哼着小调慢慢的走着。
此时,在阵阵秋风的吹拂下,苏东坡的酒醒了,他抬头仰望着满天的繁星,看着这皓月,才发现此刻已经三更,难怪街上没有一个行人。
苏东坡还没到家门口,就听见小童一阵打鼾的声音,简直像打雷一样响。苏东坡敲了敲门,此时家人和小童早已进入梦乡了,根本听不见他的敲门声。
苏东坡又连续敲了几下门,已然没有任何开门的迹象,要是常人,或许已暴跳如雷,但是苏东坡却不一样,他心态极好,他想:好吧,既然不给我开门,我就去江边聆听这滚滚江河的声音。
苏东坡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倚靠在江边,看着这无尽的江水,思绪也回到了从前的岁月。
他年轻气盛才华超群,在朝廷中本以为顺风顺水,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无奈和朝廷治国理念的不同,加上小人的挑唆和报复,使得他最终远离了政治和权力。
在宦海沉浮的岁月中,苏东坡感觉到此时的身体和思想都不再属于自己,如果在朝廷中,他需要学会趋炎附势,学会领悟皇帝的思想,可是这一切他都学不会,也不屑去学。
人生在世,必须有所取舍,上帝为苏轼关闭了政治之门,却又打开了生活之门,此时的他渴望忘记功名利禄,忘记一切纷繁复杂的黑暗。
夜更加黑暗了,浪涛也没有之前那么汹涌,江声渐渐平息,此刻的苏东坡梦想能够像古人一样,乘着小船从此消逝在这烟波浩渺之中。
苏东坡听着江水在外面呆了一夜,天大亮时,小童开开门,他才回到家,写下了《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可以说集合了中国文人所有的气质,才华横溢,正直刚正,但还有其他文人没有的可敬可爱之处,他热爱生活,无论生活如何苛刻而残酷的对待他,他总是以包容和调侃的态度去对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喜欢他的原因。
如今的我们,在这复杂而虚伪的世界中,不妨多学学苏东坡,既然不能改变这世界,那不妨让自己变得更加真实而潇洒。
闲暇时,我们或走到高山之颠,或身处大海之上,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烦闷时,我们不妨乘着小船,让其随风漂流,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而彻底放松。
下雨时,不要抱怨,学着苏东坡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处处是风景,让我们停下来,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