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楼梦中贤袭人真贤吗她娇嗔箴宝玉 [复制链接]

1#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袭人有一个痴病,只忠于现任主子。当她从贾母身边攀上宝玉的高枝后,心里眼里就只有一个宝玉了。袭人和宝玉偷尝禁果之后,二人关系有了实现性突破。袭人自此把宝玉看作终身依靠,对宝玉更为上心。

袭人心性要强,奈何生为女人,于是把一腔热血投注到宝玉身上,希望有朝一日实现夫贵妻荣。虽然只是一个丫头,袭人扮演起了“贤妻”的角色,她一心规引宝玉读书上进、远离女色。

袭人全部心思督导宝玉,二人之间终于爆发了一次冲突,两口子吵架了。

第二十一回描述袭人的半回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曹公用一个“贤”字来评价袭人,她的表现是如何体现这个“贤”字呢?这要从史湘云出场说起。

湘云小时候跟着贾母住,和宝玉是两小无猜的玩伴儿。她的到来令宝玉非常高兴,到了晚上仍然不尽兴。湘云和黛玉住在一起,宝玉晚上和她们多玩儿了会儿。书中写道:

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

袭人忠于职守,严格遵守宵禁制度,到时候就得把宝玉揪回来睡觉。小孩子家家的,晚上不睡,第二天哪有精力读书?

谁知宝玉重视感情,一觉醒来还是想着湘云,一睁眼就又跑到黛玉房里来找她们。宝玉来的早,两个人还没起床呢。等她们起来洗漱完毕,宝玉顺便洗了脸,并让湘云给自己梳了头。

袭人克职尽责,跑过来叫宝玉回家洗脸刷牙。她打眼儿一看就知道宝玉梳洗完毕了,袭人仿佛没了拉宝玉回来的理由,只好自己回去。

宝玉沉浸在和湘云黛玉一起的欢乐之中,完全没顾及到袭人的情绪。你小子晚上回家晚花大奶奶已经不高兴了,三番五次地来叫不知道吗?第二天竟然顾不上梳洗又跑过去,花奶奶又去叫,你竟然不跟着回家,继续和她们玩儿。

终于宝玉这个没心没肺的回家了,在外面当着人不能把你怎么样,回到怡红院看看谁说了算。袭人展开了娇嗔的功夫来箴规宝玉,来看精彩片段:

宝玉便问袭人道:“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问一声不答,再问时,袭人方道:“你问我么?我那里知道你们的原故。”

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袭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

宝玉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禁不住赶来劝慰。那袭人只管合了眼不理。宝玉无了主意,因见麝月进来,便问道:“你姐姐怎么了?”麝月道:“我知道么?问你自己便明白了。”宝玉听说,呆了一回,自觉无趣,便起身叹道:“不理我罢,我也睡去。”说着,便起身下炕,到自己床上歪下。

袭人听他半日无动静,微微的打鼾,料他睡着,便起身拿一领斗蓬来,替他刚压上,只听“忽”的一声,宝玉便掀过去,也仍合目装睡。袭人明知其意,便点头冷笑道:“你也不用生气,从此后我只当哑子,再不说你一声儿,如何?”

宝玉禁不住起身问道:“我又怎么了?你又劝我。你劝我也罢了,才刚又没见你劝我,一进来你就不理我,赌气睡了。我还摸不着是为什么,这会子你又说我恼了。我何尝听见你劝我什么话了。”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

这一大段文字就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的整个过程。如果不事先知道他们的身份,突然看到这样一段情节,谁敢说宝玉是主子、袭人是丫头呢?怡红院里分明袭人才是老大。

袭人先是不理宝玉,接着冷笑着边说话边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宝玉上赶着来哄了,还是闭着眼睛不理。袭人这架势,把宝玉拿捏得妥妥的。主子不像主子、奴才不像奴才。

袭人为什么动了真气呢?她到黛玉房中见到宝玉和黛湘二人的亲昵情形,便灌了一肚子醋回来。原著中间插入了宝钗和袭人谈心的环节。曹公给袭人个机会说出自己的大道理,否则谁不认为袭人姐姐是吃醋了呢?曹公为袭人开脱的好,她对宝钗说:

“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开始读这一段,认为袭人讲得完全在理,古代讲究男女有别。可是仔细一想,贾宝玉和黛玉湘云之间如何,那都是主子之间的事情,男婚女嫁之事自然有上面做主,和你袭人何干?一介下人干涉主子的私事,这算是贤德还是僭越?

一则贾宝玉未婚,全府皆知林黛玉是“准未婚妻”,贾母总是刻意让两个玉儿多亲近,两个人从小就隔着一个纱帐子睡觉的呢。

再则,即便贾宝玉已婚,在古代王侯之家的公子有个三妻四妾都正常。这件事横竖都不是袭人一个丫头该管的,袭人为什么非要管这事呢?

因为她早已经和宝玉“偷试儿女情”。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袭人是个丫头不检点就算了,万一哪个主子小姐也敢和她一样,那她在宝玉心中的优势岂不被人取代了?

如此分析,袭人极不安分、一直有非分之想。《红楼梦》中讲“女子无才便有德”,因为女人一旦有才,就容易生出不安分的念头,而由于不安分,则有可能酿出无数事端。

其实,真正的有德不在于有才无才,而在于能否守住自己的本分。守本分意味着不贪婪不嫉妒,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一个不守本分的人,为了谋求某种高目标,常常会不择手段,有的甚至在此过程中丧事道德底线。

再看宝玉回来,袭人是如何劝谏的。宝玉首先搭话,结果袭人直接怼了回去。接下来居然对宝玉下了驱逐令,冷笑着说“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

一个使唤丫头,居然敢让主子别回家,并且拒绝再服侍主子了,这简直是造反的节奏。这还不够,袭人又把老太太搬出来威胁宝玉,说“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

好一个袭人,这哪里是“锯了嘴的葫芦”,这话说出来简直如刀子一般。一个贤德之人可会如此这般和主人说话吗?

接下来的剧情更加令人惊骇,这袭人“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宝玉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禁不住赶来劝慰。那袭人只管合了眼不理。”

完全主仆倒置,贾宝玉赶着上来劝慰,那袭人竟然倒在炕上闭着眼睛不理。袭人这是在耍大牌吗?简直骑在宝玉头上去了,毫无规矩。

为了收住笔墨,不至于使袭人的形象完全毁掉,曹公说袭人起来为贾宝玉盖被子了。这是表明袭人职责所在,同时也点明照顾主子的饮食起居才是袭人的本分。

宝玉究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反复问袭人生气的原因。宝玉在袭人面前,真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袭人却说“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

袭人这句囫囵话真是用的高明,宝玉你自己去反思吧。我的心思你不懂吗?曹公如何能说袭人是打翻了醋瓮呢?这样至德至贤的人,她只是为了劝宝玉好好学习,不要早恋。不对,不要和别人早恋,只恋我袭人一个人就好。

宝玉现在才算见识了袭人的厉害,他大概后悔早点不该招惹这个表面温柔、内心火爆的悍妇了。贾宝玉的后悔失望之情是如何体现的呢?

曹公借助一个小丫头的名字写出了宝玉的袭人的批判,宝玉不理袭人麝月,这两个人居然就敢和主子较劲,也不进来伺候,而是派了两个小丫头来。

其中一个聪敏乖巧的丫头叫蕙香,是袭人改的名。宝玉说“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袭人终究贤还是不贤,贾宝玉这句话给出答案。她是“玷辱了好名好姓”的,贾宝玉直接否定了袭人的品行。她不配姓花,更不配袭人这个好名字。

脂砚斋的批语多次提醒读者“要反读此书”,这一节“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就是例子。所谓“贤”只是一个空名,她箴规宝玉的方式哪里有半点的“温柔和顺”?

可巧的是,“贤袭人”谐音“嫌隙人”,曹公骂人要拐多少道弯呢!第七十一回半回标题是“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讲的是邢夫人心生嫌怨,在贾母生日之际,当众刻意给王熙凤下不来台。

脂砚斋又提醒我们,“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贤袭人”所做的事,正是给宝玉和黛玉湘云之间设置障碍,加以莫须有之嫌疑,并以此为由,获得了王夫人的赏识。

袭人的手段高明之至,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破坏别人的名声,踩着别人的清白往上爬。这正是在谋求自己的目标时,丧失了道德底线。

结语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是袭人的判词。因为她柔媚娇俏,又姓花,宝玉为她改名袭人,取“花气袭人知昼暖”的意思。也许当初宝玉认为她香气如兰花,希望她能熏陶自己。可谁知道那只是袭人的假象。

“枉”和“空”两个字否定了袭人的“温柔和顺”和“似桂如兰”,袭人本不具备这样的美德。用贾宝玉的话讲,袭人姓“花”,完全是对“花”的玷污。这一贬力道之大,颠覆了袭人“贤”的形象,揭露了其不堪的德行。

原创不易,感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