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惊现“浮尸”吓坏围观者民警打捞发现“浮尸”竟在打鼾
燃新闻消息,6月20日,四川泸州合江县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池塘中有一具“浮尸”。民警将“浮尸”打捞后,发现男子仍有生命特征,并且在打鼾。经民警询问,男子周某19日晚喝醉,路过池塘时不慎摔入其中。因在池塘中睡了一夜,长时间浸泡致身体浮肿,面部发白,让过路群众误以为是浮尸。
要求证明“我女儿是我女儿”,建行一支行让储户连跑4次都没办成业务
6月初,江苏省常州金坛市的徐先生为女儿续存定期存款。这个普通的存款业务,跑了4次都没有办成。“我带着自己的身份证、户口簿、女儿的身份证、《出生医学报告单》,还是无法证明‘我女儿是我女儿’。”徐先生对上游新闻(报料s)记者无奈地说。
6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金坛市华城支行(以下简称建行华城支行)业务办理人员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徐先生可在《出生医学报告单》原件上自行补充孩子信息后再办理业务。但律师认为,银行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国家规定,且自行修改《出生医学报告单》的做法明显违法。
▲徐先生向建行提供的户籍信息。受访者供图
储户:证件齐全仍难证明血缘关系
徐先生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储户,6月初时,他打算给女儿的建行账户上存一笔3年的定期存款。“业务是在建行华城支行办的。第一次由于我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身份证过期,所以没有办理成存款业务,是我的失误。”徐先生说,几天后他再次前往建行华城支行存款时被告知仅带父母和孩子的身份证不能证明双方系亲属关系,需要带户口簿办理业务。
于是,第三次徐先生在携带自己身份证、女儿身份证的情况下,又带上了自家户口簿。“我们祖孙三代在一个户口簿上,户主是我父亲。银行说只能证明孩子是爷爷的孙女,不能证明我女儿是我女儿。需要带孩子出生的相关再去办理。”6月27日,徐先生第四次到建行华城支行办理存款业务。遗憾的是,还是没能办成。
徐先生向上游新闻表示,孩子出生时没提前起名字,医院给女儿出具的《出生医学报告单》上没有名字。建设银行华城支行的业务人员认为,即使《出生医学报告单》上有徐先生和孩子母亲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且其女儿的出生日期和其它相关信息也与户口簿上一致,但没有名字依然不能证明该《出生医学报告单》是其女儿的出生情况证明。徐先生说,此前在建行其它支行也办理过相关业务,只要带着两方身份证就可以办理。而且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入学,都使用的是提供给银行的这份《出生医学报告单》,从未出现过类似情况。
▲建行工作人员让储户自行修改《出生医学报告单》。受访者供图
银行:储户可自行填写孩子姓名后办理
在徐先生提供的户口簿及《出生医学报告单》里上游新闻记者看到,户口簿内页中其女儿的出生年月,徐先生与其妻子的姓名、身份医院《出生医学报告单》上完全一致,那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此业务多次无法办理呢?
6月27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从建行华城支行办理该业务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由于徐先生提供的《出生医学报告单》上姓名一栏空白,因此不符合办理要求。即使提供了户口簿、身份证,也无法证明该《出生医学报告单》就是其女儿即储户本人的,所以不能为其办理业务。
建行工作人员建议,徐先生可在《出生医学报告单》原件姓名一栏自行填写好其女儿的名字,并携带修改后的原件到银行柜台复印后,即可办理存款业务。
对于银行的说法,徐先生却并不认同。徐先生称,《出生医学报告单》属医院出具的证明孩子出生的官方证明,且留有底联。修改或涂改后,即视为作废,后期可能会影响其它业务的办理。
▲徐先生去了四次华城支行,但仍未办理成功。受访者供图
律师:银行做法涉嫌违法
知名律师张新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各单位取消“奇葩证明”的情况下,该银行仍强行要求公民证明“我女儿是我女儿”的行为属顶风作案的形式主义表现。
张新年律师指出,依据《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第六条,家长在代理孩子开立存款账户时,仅需提供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并无其他要求。即便孩子的身份证过期,那么依据《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第五条,家长也可使用临时居民身份证进行替代,或在孩子未满十六周岁时使用孩子的户口簿作为法定实名证件。
涉案银行强制要求家长证明其与孩子身份的行为并不符合上述规定,也违背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单位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土壤的要求。
而对于建行华建支行要求储户自行修改《出生医学报告单》的情况,知名律师张春林表示,《出生医学报告单》最大的价值在于证明婴儿的出生信息,以便后期上户口使用,医院统一出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建行工作人员要求储户自行修改《出生医学报告单》显然属违法行为。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6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届毕业典礼举行,叶敬忠院长的致辞,值得细细品读。致辞中充满着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愿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与真实,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叶敬忠院长在
人文与发展学院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
/p>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
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
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
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进他们,讲述他们。
我们希望呈现的是: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
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进这些普通人;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