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78266.html随着80、90后一代的逐渐长大成人、步入婚育年龄,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都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代,一家老小六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家庭越来越多。在许多4-2-1式家庭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备受父母和老人们的呵护,因此变得愈发的娇生惯养,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不少孩子甚至动不动就打父母和爷爷奶奶、摔东西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们常常会不知所措。
想要恰当地对付孩子的打人行为,首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频繁的出现这种行为。一般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言语能力的发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用肢体语言,比如拍打桌面、玻璃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并吸引他人的注意。父母如果对这些行为放任不管,就容易使孩子养成爱拍打的习惯,在长大一些之后,会用这种行为来对待他人。第二,是孩子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班都拉提出的模仿学习,是婴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而父母往往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因此父母的行为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然而,有一些父母和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忽视了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模仿。比如,当孩子在某个地方绊倒或者磕到时,他们往往会拍打那个地方给孩子看,替孩子撒气。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学会这种行为,在他人的行为不让自己满意的时候,选择打人来发泄。第三,是父母无意识的强化。在孩子尚未学会独立行走的时候,很多父母会选择抱着孩子外出,但是由于孩子正在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脚无法自由的活动,他们的手就会变得不老实,有时会无意识地拍打到父母的脸,如果父母此时抓住孩子的手亲或者摸一下,原本是想让孩子的手不要乱动,孩子却容易误读为这是对自己行为的鼓励,进而逐渐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第四,是儿童的观点采择和移情能力发展不足。观点采择,即一个人能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移情,即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讲,观点采择和移情能力发展不足,容易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因此在拍打他人过后,无法通过他人的言语和表情判断自己行为的好坏。
基于以上原因,父母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应对孩子的打人行为:1.当孩子的行为仅停留在拍打物体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予以制止,并利用孩子较强的模仿能力,教会他们用别的方式吸引父母和他人的注意。2.选择性强化孩子的行为。当孩子拍打周围物体或他人目的,在于吸引父母的注意时,父母可以选择对孩子的行为不予理睬,即忽视。而当孩子采用其他好的行为吸引注意时,要及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