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营养原创作品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潘婷王鑫慧王福俤)
打呼噜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很多人对它的认识也只局限于一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实际上,在出现睡眠窒息之前,轻度地打呼噜已经对你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容忽视的影响。
打呼噜,也叫打鼾,指“咽部组织振动引起的声音”,更通俗地讲,就是“睡觉时上呼吸道产生的一种声音”。打呼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悬雍垂(位于软腭)的增生肥大,软腭下垂造成呼吸通道狭窄,从而引发阻塞[1]。打鼾造成的振动导致神经萎缩,进而引起肌肉萎缩,导致肌肉松弛,加重呼吸道阻塞[2]。
打鼾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这些风险因子你可以对打鼾与否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一肥胖
BMI,又称身体质量指数,单位kg/m2。超重:BMI25-30;肥胖:30.肥胖者上呼吸道脂肪聚集,软组织体积增大,引起气道狭窄。另外,肥胖可直接导致肺及胸壁活动受限及肺活量下降,从而造成通气少,血氧降低。
一鼻塞过敏性鼻炎
睡眠时鼻腔阻塞,若未完全阻塞,空气通过时形成涡流,引起鼾声;由于鼻塞无法得到充足氧气,睡眠时通过口腔呼吸,口腔中多松弛组织,也会引起鼾声。
一吸烟和饮酒
酒精可抑制觉醒反应、降低神经系统敏感性,使上呼吸道肌肉松弛、舌根后坠,引起狭窄。吸烟对咽部组织刺激很大,易导致发炎水肿,从而引起咽部狭窄[3]。
一性别
实验结果最一致的风险因子是成年男人。男性打鼾的比例比女性高[4],这是由于男女上呼吸道解剖学上有差异,男女之间肥胖类型何肥胖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其次,男性在生活方式上的选择也对打鼾风险有很大的影响。
一年龄
打鼾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和随着年龄的增大,呼吸道肌肉松弛、张力下降有关。
一其他社会人口学因素
低社会地位、低教育、不良健康习惯、并发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如糖尿病、抑郁症、肌肉骨骼疾病、慢性痛等,都对打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贡献[5]。一些心理压力也有可能会导致打鼾症状的出现。这些因素对打鼾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打鼾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呼吸系统疾病上,它会对一系列健康问题有影响。它与很多疾病都有微妙联系,如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早晨头痛以及社会心理问题。
心血管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打鼾和高血压、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重大关联。打鼾会导致动脉内膜增厚,血小板缺失,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打鼾严重程度并不是呈正比关系。研究中有报道过怀疑因轻微偶尔的打鼾引起心肌梗死的案例[6]。
代谢综合征
打鼾者得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比健康人群高5倍[7]。代谢综合征,主要指标是空腹血糖水平,动脉血压,空腹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肥胖。比较可见打鼾风险因子与代谢综合征风险因子有所交叉。打鼾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破坏葡萄糖稳态[8],从而使糖尿病风险增加。
社会心理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打鼾者是无法感知到自己打鼾的。而打鼾对伴侣的睡眠质量却有着很大的影响,打鼾时声音较大,使伴侣无法入睡,可能会让伴侣睡眠不足,可能损失听力[9],变得焦躁易怒,甚至影响夫妻关系。
早晨头痛
很多打鼾者早上起来都会有头痛的症状,这可能跟打鼾者夜间睡眠质量差有一定联系。
日间嗜睡症
轻度打鼾也会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引起哈欠连天、困倦不适、工作能力下降等症状。这增加了打鼾者驾驶汽车时出车祸的风险。
最后,附上有轻度打鼾症状人群的生活建议:睡前不要做刺激的活动,情绪安稳;睡觉时使用侧卧姿势,可减轻打鼾症状,挑选合适的枕头;戒烟戒酒,戒刺激性药物;减肥(很重要)。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打鼾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没有出现症状就不把打鼾当回事,要重视打鼾这个问题。
第一作者介绍
潘婷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二
平时喜欢外出踏青,散步冥想,非常喜欢慢生活的节奏。我认为慢生活对人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VincentDeary,JasonG.Ellis,JanetA.Wilson,CherylCoulter,NicolaL.Barclay.Simplesnoring:Notquitesosimpleafterall?[J].SleepMedicineReviews..18:-
[2]BassiounyA,NasrS,MashalyM,AyadE,QotbM,AtefA.Electronmicroscopystudyofperipheralnervesintheuvulaeofsnorersandobstructivesleepapnoeapatients[J].JLaryngolOtol;:-7.
[3]周敬,鲁沈源,励雯静,李善群,钮善福,白春学.鼾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15(6):-
[4]ChanCH,WongBM,TangJL,NgDK.Genderdifferenceinsnoringandhowitchangeswithage:systematicreviewandmeta-regression[J].SleepBreath;16:-86.
[5]TorzsaP,KeszeiA,KalabayL,VamosEP,ZollerR,MucsiI,etal.Socio-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healthbehaviour,co-morbidityandaccidentsinsnorers:apopulationsurvey[J].SleepBreath;15:-18.
[6]JanszkyI,LjungR,RohaniM,HallqvistJ.Heavysnoringisariskfactorforcasefatalityandpoorshort-termprognosisafterafirst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Sleep;31:-7.
[7]LeineweberC,KecklundG,AkerstedtT,JanszkyI,Orth-GomerK.Snoringandthemetabolicsyndromeinwomen[J].SleepMed;4:-6.
[8]TasaliE,MokhlesiB,VanCanterE.Obstructivesleepapneaandtype2diabetes-interactingepidemics[J].Chest;:-.
[9]SardesaiMG,TanAK,FitzpatrickM.Noise-inducedhearinglossinsnorersandtheirbedpartners[J].JOtolaryngol;32:-5.
愿意转给身边打鼾的人请努力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