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朋友的睡眠时长,真是谜一样的存在 [复制链接]

1#

自从生了满满以后,我和我身边生过孩子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了“隔阂”:我忿忿不平,为啥人家娃都是天使宝宝,朋友一脸懵逼,孩子哪有你说的这么难养。

我说,不提什么高需求、爱生病,就光精力过剩这一条,就够我熬的了。但这人世间,只要没有亲身经历过,说感同身受都是骗人的。

去年,我一个好朋友生了二胎,这个新来的小朋友一下子颠覆了她之前对孩子的理解,也开始明白我当年的苦。

因为她发现自己无论有任何育儿困扰,都能从我这里得到无比全面翔实的解答,和说不完的实操经验。

但有一条,无论如何我也帮不上忙!那就是这个二胎宝宝和满满一样,有用不完的精力,使不完的劲儿!

就连家里活力十足的老大,也被这个小宝折腾困了,小宝还哇啦哇啦活蹦乱跳,不熬到三更半夜,绝对不睡。

我帮她排查了一圈问题,是睡眠习惯不好,作息有问题?还是身体不舒服睡不着,还是有情绪问题需要人陪?

后来我们发现,这孩子没问题,他就是天生睡眠时间少,精力旺盛。

我朋友无比郁闷,说老大小时候除了吃就是睡,一天睡特别多,摇都摇不醒,给她留了大把的时间干别的事。

等后来回去上班,老人带着也特别省心,做饭带娃两不误。

再看这个老二,请了阿姨和老人轮流带,也时间吃紧。她下班回来,就得立刻加入带娃的“车轮阵”,给娃各种放电,一嗨就是10-11点。

她就纳闷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是不困呢?老大小时候一过8点自己就打蔫了,放个安抚物自己就能玩睡了。

再看老二,永远那么活力四射,不知疲倦,真是天壤之别!

我安慰她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好带爱睡觉的天使宝宝,就有精力过剩情绪波动的高需求宝宝,对比本身就对个体不公平。你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个事实。

她点点头,嗯,得接受,不然怎么办呢?不过,我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你当初的难了。娃不睡妈就不下线,熬人呐!

这是我朋友有两个孩子,有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但就是截然不同的睡眠时间和精力进度条,她一下子就能理解这种差别。

但对很多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来说,想理解这种不一样,就很难了。

尤其是我们看了这么多婴幼儿睡眠时间指南,发现现实和标准的差异,就越发不淡定了。

美国睡眠协会(AASM)在年6月13日首次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长度。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SF)发布的睡眠时长标准,要比睡眠协会的标准更长。

看着这些时间数字,妈妈们忍不住对号入座,默默掰扯自己家能睡多少,达不达标,还差多少。

如果孩子睡眠充足也就罢了,如果孩子睡眠时间和专家建议范围有差距,妈妈就开始焦虑:

睡眠时间不够,影响生长发育怎么办?育儿专家说,大脑突出神经和生长素分泌,都在睡眠中完成。这还没跑了,先输在睡觉上了!

于是,妈妈们一头扎进卧室,想方设法让孩子多睡一会。各种哄睡大法都上了一遍,连自己都快被哄睡了,可小家伙却依然精神抖擞就是不困。

小祖宗,你为什么就是不肯睡觉呢?这是每个妈妈都曾有过的无奈。

作为曾经为了哄睡披头散发坐地大哭的崩溃老母亲,满妈想告诉大家,别拿睡眠时长标准卡自己和孩子了,因为.....

小朋友的睡眠时长,就是谜一样的存在!他到底能睡多久,全看个人体质!

如果我们排除了孩子健康和情绪的问题,孩子就是不肯睡,那就是不困!

这一点,我真的花了3年的时间才慢慢明白。讲真,满妈当年没少因为睡觉时间跟满满较劲!

熟悉满妈的小伙伴都知道,满满小时候是胀气娃,睡眠渣到怀疑人生,别说睡眠时间了,就连睡着都是我一天的小确幸!

那时候,我每天扒拉着指头数着“满满今天睡了几个小时”,恨不能娃一有点眯眼愣神的状态,就要把他撂倒哄睡。

但事与愿违,哄睡满满的难度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尤其是1岁3个月以后,每次哄睡不折腾到1个小时,根本就没可能。

经常是我披头散发开始发火,娃才极不情愿地闭上眼睛,酝酿酝酿,能不能成功,全看运气。

讲真,每一天的哄睡任务,对我都是无限折磨。家人都来劝我,算了,孩子不想睡就不睡,何必上纲上线呢?

但当时的我对睡眠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1岁多的孩子不睡午觉,怎么能行?!怎么能发育好?,再难也得睡午觉。

随着满满年龄的增长,哄睡到最后,都成为我们娘俩的对抗:我情绪崩溃,满满哭到睡,我开始意识到,可能他真的不需要午睡。

每次被我强迫哄睡,都是因为哄睡过程鸡飞狗跳的精力消耗,而不是孩子真的困。这样为了睡而睡,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此,医院专门带满满问过儿科医生。

她告诉我,

睡觉是对疲劳的修复,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只有需要睡觉的时候,才会困。

不困的时候,说明不够累不需要修复。

正常情况下,幼儿一般到下午都会感觉疲惫,所以需要午睡来恢复体力。但有的孩子确实天生精力旺盛,他不困不累,自然是睡不着。

你看你家孩子精神的,比你都旺盛,所以不睡就不睡,困了自然就睡了。

这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每个孩子都不同,怎么能用一个标准来强求呢?

医生最后一句话彻底点醒了我,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又犯了“己所欲,施于人”的错误,把午睡的需求强加给孩子。

之后,我不再勉强午睡,满满就真的能精精神神坚持到晚上,状态特别好。不困不累不闹觉,又有什么问题呢?是我执念了。

不午睡,还有个意外惊喜!满满毕竟是个不到2岁的孩子,晚上早早就困了,哄睡比以前容易。

虽然带他一整天颇为熬人,每个中场休息,但晚上多出一段整块的时间,更难得啊!

后来,满满一点点长大,到3岁,到4岁,他的睡眠总时长永远不达标,永远比同龄人每天少睡2-4个小时(就是这么夸张),我都很坦然。

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就是天赋异禀,精力过剩,熬倒老师和老妈轻而易举。满满的生长发育受影响了吗?至少从智商和情商上来看,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机灵得超过年龄的成熟....

可见,睡眠少,不影响聪明才智是不是?一个人对睡眠时间的要求,就是一门玄学,得认命,哈哈哈哈。

再说回专家协会的指南和标准,满妈用亲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任何工具都是来帮助我们参考的,而不是限制约束我们的。

我们应该好好运用这些指南排查小朋友的问题,

比如睡眠不足,是不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出了问题?

比如小宝宝睡不少是不是肠胀气肠绞痛打扰睡眠,

比如宝宝是不是有分离焦虑,或者受到伤害,心理害怕而睡不好,

再比如是不是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孩子不适应了。

而不是看到一个标准,自己的情况对不上,就拼了命去追上这个标准,忽略背后存在的隐患或者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就拿满满和朋友家的二胎,这两个孩子就是天生睡得少,难道就不正常了吗?

不是的,就连正态分布图都在告诉我们,除了大多数,还有小概率事件的存在。

一个方法或者标准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

请把我们的孩子当作一个谜,慢慢探索,而不是用标准去套孩子。无论是睡觉,吃饭,还是教育,爱好,性格。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你想来点哄睡的技能??

看这里

??

哄睡这件事,妈妈还应该有点破罐破摔的勇气!睡渣娃必看,老母亲的黑眼圈真的撑不住了....婴儿睡觉咋就这么难,自主入睡到底是不是真的?一不留神,我竟发现了让孩子自主入睡的奥秘....

满妈碎碎念

我猜是不是会有妈妈问,家有精力过剩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多睡觉?

方法其实特别简单,别吃太饱(不是饿着啊),多跑跑,没了。这跟对钱的积累没什么一样,要么开源,要么截流。

想让孩子电量耗尽,除了能量别摄入太多,只能让孩子撒丫子消耗精力了。但现在又是冬季.....算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玩,自我消耗,可能更实际一些。

??满妈正在团

人手一的毛毛虫点读笔,早晚都会买!现在最新升级wifi云下载功能,不容错过:

《这对CP才是英语启蒙的高效高性价比之神!》

还有满妈用心挑选了适合英语启蒙入门的点读配套绘本哦~

点击购买↓↓↓

◆◆◆◆◆

星标??、点赞、评论、转发都可以!

否则就收不到满妈超实在的育儿经验啦,

大家别忘了和我互动,

求带走求带走...(n_n)/

这是「满曰成长记」

只希望用接地气的方式,把育儿书和专家的理论派变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满曰成长记

不用赞赏,点个“在看”就好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