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敏赵玉兰蒋丽娟
医院,贵州遵义
鼾症又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呼吸形态紊乱性病症。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一些患儿经常合并有中耳乳突炎或者中耳炎。本文通过对比例鼾症患儿与例健康儿童的中耳功能损害及听力下降情况,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现予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例鼾症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12岁,平均(7.2±1.0)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12岁,平均(7.0±1.1)岁。统计分析2组的性别、年龄资料可知,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在比较意义。
1.2方法
1.3检查方法
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声导抗检查与听力测试。(1)声导抗检查:采用ZODIAC型声导抗测试仪,强度85DbSPL,探测音频Hz,对鼓室导抗图形予以记录。(2)听力测试:采用MADSENOB型听力计。
1.4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症状、放射科、鼻窦内窥镜及睡眠监测结果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改良式腭咽成形术联合治疗;等等。
1.5观察指标
(1)声导抗检查:根据鼓室导抗图予以分类判定:A型是正常,B型、C型是异常。(2)听力测试:根据ISO/DIS的听力标准予以判定:正常标准是气骨导差值≤10Db,测听听阈≤25DBnHL。
1.6统计学处理
将2组患者的观察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用[n(%)]的形式表示中耳功能损害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并给予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声导抗检查与听力测试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中耳功能损害70例,阳性率是70%,听力下降17例,发生率是17%;对照组中,中耳功能损害8例,阳性率是8%,听力下降2例,发生率是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治疗结果
对照组声导抗与听力异常者,在药物治疗与护理后,听力都恢复正常。观察组患儿在手术治疗及护理后,听力都恢复正常。
3
讨论
鼾症患儿病因主要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所以,在手术切除扁桃体或者腺样体之后,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鼾症患儿诊疗中,未能对患儿中耳功能予以重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与治疗患儿中耳功能损害,致使此类患儿病情不断加重,出现中耳炎等病症,甚至造成听力下降。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儿的中耳功能损害阳性率是70%,听力下降发生率是17%,与对照组的8%、2%相比,差异显著(P<0.05)。为此,一定要对以下事项予以注意:
(1)及时判断患儿是否伴有中耳疾病,如果存在中耳功能损害情况,应及时给予同步治疗;
(2)给予患儿常规声导抗检查,针对异常患儿予以听力测试;
(3)对于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应了解其睡眠情况,进而给予鼻咽CT或者鼻窦内窥镜检查,对鼻咽腔情况予以了解;(4)对患儿及其家属施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鼾症患儿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和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向其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并且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从而减轻炎性渗出症状。
(3)鼓膜穿刺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鼓膜穿刺,确保操作规范。同时,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穿刺目的等内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4)手术护理:要求患儿卧床休息,术耳向上,确保切口敷料干燥,对切口渗液、出血、疼痛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手术1周内,禁止洗头、洗澡;1个月内,禁止游泳,以免水进入术耳,发生感染。
(5)饮食护理:术后6h,可食用冷牛奶、白色冰淇淋等冷流质食物,次日食用面条、粥等软质食物,禁止食用硬、辣、酸、煎、炸等刺激性食物,1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进食缓慢,以免出现呛咳、疼痛。
(6)健康宣教:教会患儿家属正确滴鼻、撸鼻的方法,确保鼻腔、咽鼓管顺畅。对患儿予以定期随访,注意鼓室压力的检查,观察患儿语言发育情况,从而明确治疗效果,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鼾症患儿出现中耳功能损害及听力下降的几率非常高,所以,必须给予早治疗,并且施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END
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