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邗实附属园儿童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复制链接]

1#

冬季健康提示

预防疾病从我做起

天气转冷,各种病*、细菌不甘落后,各类传染病也将簇拥而至,邗实附属园温馨提示应警惕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疱疹性烟峡炎、麻疹、冬季其它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肠炎等。

出现哪些症状要引起警惕?

发热:一般会烧3-5天,体温可高达39℃-40℃,可能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头痛等症状。越小的孩子越不会表述,可能表现只是烦躁、哭闹等。

眼部表现:很多人还会流泪、有眼屎或眼睛稍充血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别以为只是结膜炎,更不要简单地把这些异常归结为“上火”。

鼻炎症状:搓鼻子、打喷嚏、流鼻涕,如果不多则易成为“鼻屎”;小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张口呼吸、打呼噜等。

喉咙不舒服:喉咙干、痒、痛;小孩子可能表现为爱哭闹或者怕吃东西,尤其是固体类食物。

咳嗽:多为阵发性,每次咳嗽声数可能不是很多,但会比较频繁,而且多是干咳。

其他不适: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小孩子容易哭闹、粘人。

这些症状都可能会出现,但不一定都会出现。年龄越小的孩子症状往往越是不典型,还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

01

流行性感冒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的主要流行季节。随着气温下降,进入11月份以后,流感病例数可能增加。

健康提示

1.注意室内通风:居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注意饮食,多喝水:饮食应清淡又富含营养,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每天喝水应不少于毫升,但不要喝含糖饮料。

4.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可选择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比较轻松舒缓的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流行期间要注意: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减少焦虑和压力,保证充足睡眠:孩子生活、学习压力大会引起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上升,导致免疫系统反应降低。儿童每天需要10~14小时睡眠时间,而且需要在没有夜灯的黑暗环境中,才能保证褪黑激素分泌,使他们得到充足休息,从而增强免疫力。

7.天气变化,注意加减衣服: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8.接种流感疫苗。

02

水痘

冬季是水痘高发季节,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容易造成暴发流行,又多见于儿童,所以,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健康提示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包括肠道病*71型、柯萨奇病*A组16型等,其中EV71型较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5岁以下儿童多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目前正处于手足口病发病的小高峰,要时刻做好“迎战准备”。

健康提示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指导儿童掌握“六步洗手法”。

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家庭常备“84”消*液,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04

诺如病*

诺如病*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而传播,除此传播途径还包括经食物和经水传播,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等相对密闭的场所引起暴发。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应做好防护。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3.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

4.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医院就诊治疗。

05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主要侵犯1~7岁儿童。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健康提示

06

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麻疹病*属副黏液病*,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健康提示

07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健康提示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及增强免疫力等,是控制和减少结核病感染发病机会的措施,具体如下: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5.对于婴幼儿童要接种卡介苗,增强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6.出现结核病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入园。

08

新冠肺炎

秋冬季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

健康提示

1.科学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警察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

2.减少人员密集

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要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3.加强通风消*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场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要落实日常清洁、消*等卫生措施。

4.提高健康素养

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家长们该怎么做?

1.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明确没有传染性前不要带孩子去幼儿园,以免传染其他人。

2.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等。

3.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建议佩戴口罩。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疫苗预防麻疹、水痘、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

5.医院开复课证明方可回园。

END

编辑:何靓

审核:园长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