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谨伯
我们修道炼内丹,呼吸要能做到一分钟两次。呼吸要越来越深,匀细深长,自然的,绵绵的,细细的;呼为绵绵,吸为细细。炼内丹我们要渐渐地做到一分钟两次或者四次呼吸,你们看庙里前面有两个护法神,叫“哼哈二将”,这就是训练呼吸的法门。呼吸法门有多少种?按印度人的统计,能达到种,我们中国的呼吸方法有多少?很难统计,估计起码一百种。但是,我们现在只需要练三种,或者最多练六种呼吸方法就够了。这些呼吸方法跟我们平时的正常呼吸不一样。
那么一开始怎么练呢?
首先,姿势要保持好,不要弯腰驼背,要放松坐直,躺着练,站着练,盘腿练都可以。人体里有横膈膜、有盆腔膈膜,随着年龄的增大,两个膈膜就真的“隔膜”了,气就不通了,所以我们呼吸只是练到这里有感觉。我们开始修炼的时候,要打通横膈膜,打通两层膈膜人体气脉才通。
那么打通要用什么方法?要先用腹式呼吸。所以我们前面提到,要让肚子鼓或者瘪,呼吸要用到肚子,不能单单只靠胸腔;妇女多半懂得腹式呼吸,除非受孕了,她只能用胸呼吸。开始练功,非用腹式呼吸不可。为什么?因为它能产生力量,打通横膈膜。但是不可用力,只是鼓瘪的幅度,很小、很轻,不用力。
开始修道练呼吸的时候,我们要鼓肚子瘪肚子,这也叫调息。《道德经》中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以腹式呼吸古代在书上也叫“橐龠”(音:驼越。羊皮风箱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修道人的肚子好像皮囊风箱,肚子鼓起来,皮囊进气;然后慢慢放松,皮囊出气。呼吸要匀细深长。练习腹式呼吸的时候不能意想口鼻,因为你一想口鼻血压就上升,一会儿就会头晕胸闷,所以要想下丹田,想小腹,难就难在这里。
女性的下丹田在膻中窍,就是要观想用乳沟在呼吸,当然,开始也可以用腹式呼吸,其实平时女性就是腹呼吸,将来可改为用乳沟膻中窍开合呼吸,女性想膻中,最好内想。想膻中,乳房会发胀、发热。
呼吸要越慢越好,越匀越好,越深长越好;吸的时候好像在闻花香,吐的时候好像大雁平沙落地,不用力。修道练呼吸,必须要和意念结合,叫“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它跟我们日常呼吸不一样,我们日常呼吸可以同时想外面的事;修道不行,你必须想你的腹腔里头,让呼吸跟意念结合,呼吸就是息,心就是意念,心息相依就是意念跟呼吸结合。开始时我们修道离不开意,将来用的是神,现在没有达到“识神退位本神出”的程度,只能用意,也就是“识神”。所以,呼吸也是返息,就是返观、返听、返思呼吸,慢慢就练成了。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逆腹式呼吸(这个是我们吸气的时候肚子是瘪的,吐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的)。这种方法比正呼吸(腹式呼吸)打通横膈膜的力量还要大,我们将来采药炼内丹的时候,几乎都要用到这种呼吸方法——当然,一开始做逆腹式呼吸有点困难,就用腹式呼吸好了。这种逆式呼吸叫“息调”;顺呼吸叫“调息”。
骨盆呼吸
练过腹式呼吸以后,再练逆腹式呼吸,呼吸的力量更大。将来要练到什么程度呢?感觉肚子瘪得几乎贴背。所以,不管你是正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都要和意念配合,都要有中心。现在这是腹式呼吸,进一步用的就叫“腰周呼吸”。什么意思?我们已经不只是肚子的鼓、瘪了,我们一吸一呼腰都涨落,力量就更大了。那么再进一步是什么呢?再进一步就是体呼吸,体呼吸也叫毛孔呼吸。到将来,修内丹的时候口鼻是不呼吸的,拿鸡毛粘鼻子上都不动,是用身体的毛孔呼吸的。所以古人叫“怒发冲冠”,毛发如棘、如钩,毛孔张开,毛发都是立起来的。为什么?因为一用口鼻呼吸就会影响中枢神经活动,特别是吸,中枢神经一活动,妄念就停不下来,所以用体呼吸才能“息停脉住”——入定。
平常,我们的身体都需要有点汗,像手脚要略微湿润,太干了并不好。但汗流太多也不好,多了怎么办?古人就用麻璜粉,放在一个布袋里头,唱京戏的,一练功、一唱戏就出汗,所以他们都用麻璜粉扑扑,防止出汗。正常的健康人手是微微湿润的,毛孔通畅,太干了不好,太湿了也不好。不过,开始练功时,生热安炉,炼精化气一定要非常热,出大汗,出汗是治病的。
佛门里面也有呼吸方面的训练法门,佛教念经要唱,就是“观息法门”的一种。还有一种专门的叫华严音韵学,我们的普通话平常是四声,加阴平阳平是五声。佛教不是,而是十六声,又名“华严音韵学”,这里边就有呼吸的奥妙。比如法师告诉徒弟,说你今天念经,念《阿弥陀经》七万遍,那个和尚要像平时一样出声念,不念哑了嗓子才怪。
而他们不是,庙里念经的特点是口唇嘴基本不许动,而是舌头在动,就像哼歌似的;同时,他们念的时候是有回声的,念的时候,呼中想吸,吸中想呼,好比说我呼,想的是我在吸,所以又是一种平衡。大家现在不能学,学了就乱套了,但是将来会明白,他们的功夫就是“斥中有吸,吸中有斥”,这么念,其实是唱,不累也不伤气,奥妙就在他会回声。什么叫回声?吐气的时候又回来了。咱们不是,“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吐气的,念久了伤气。
在佛教里,念咒念经的时候,呼吸方法是分类的——治病的、驱邪的,是大声的;敬神的、敬佛的是中声的,中等声音的,你能听得见;“南无阿弥陀佛”是增福增寿的,是小声念;消灾的是默念,不出声的,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比如念《大悲咒》,这里面有观世音菩萨的八十四个圣名,是治病驱邪的,要大声念,对那种神经性怪病有助益。还有四个圣名共八十八个,平时不用那四个名字,威力太大。
有些体力行业里的高手,甚至有一种“打呼噜”的呼吸法门,为什么要故意打呼噜呼吸呢?这个可以刺激脑垂体,快速消除疲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这帮领导干部被打成“黑帮”,要在大太阳下面干重体力活,铲石灰,铲煤渣,掏粪池等等,劳动一个上午,中间只给五分钟时间休息。大太阳底下晒得浑身是汗,满身灰泥,只给五分钟休息,怎么办呢?那时候我就用这招,我躲在墙角下,就练这个,叫“假打鼾”,用打呼噜的办法深呼吸一阵,五分钟休息,我就缓过来了,大多数人都累趴下了。其实有人爱哼歌,用鼻腔根部哼也有效果,唱古典歌曲的美声唱法,带有颤音和鼻音也是刺激脑垂体,有强身健体的效果,我们大家也可以试试。